长春高新作为国内生长激素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却陷入了业绩下滑与费用高企的双重困境。投资者对其销售费用持续攀升、高管逆势涨薪等问题提出质疑,而公司的回应未能完全平息外界的疑虑,反而引发了更多关于其战略调整和市场竞争力的讨论。
从数据来看,长春高新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43.01%,这是公司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局面。进入2025年一季度,这种颓势仍未扭转,净利润同比降幅接近“腰斩”。对此,公司解释称,销售业务相关人员数量增加以及研发投入增长是主要原因。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未打消投资者的疑虑。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长春高新的销售费用从25.82亿元增至44.39亿元,增幅达72%;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也分别飙升150%和356%。尽管投入大幅增加,但并未有效带动业绩增长,这令投资者对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和经营效率产生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长春高新在销售人员规模上快速扩张,2024年较前一年增加了近六成,达到4995人。与此同时,研发人员却减少了约5%。这一增一减之间,反映出公司在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一方面试图通过扩大销售团队来推动产品推广,另一方面却因研发人员减少而可能削弱创新驱动力。有投资者直言,巨额销售费用未能带来预期回报,建议公司将重心回归研发领域。
此外,高管薪酬问题也成为争议焦点。2024年,长春高新总经理金磊的年薪高达1552万元,较2018年增长近四倍;董事长姜云涛及其他高管薪酬也有不同程度上涨。面对净利润大幅下滑背景下高管薪酬逆势增长的现象,投资者要求公司明确说明理由。对此,公司表示,虽然部分高管税前报酬有所增加,但整体激励金额已大幅减少。然而,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充分的数据支持,难以说服公众。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长春高新长期以来依赖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贡献近八成营收,但后者近年来业绩明显下滑。2022年至2024年间,金赛药业净利润从42.17亿元降至26.78亿元,降幅超过三成。随着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竞争加剧,预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企业入局,价格战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长春高新如何保持技术领先性和市场占有率成为一大挑战。
纵观长春高新的发展历程,其凭借重组人生长激素打破了国内空白,并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市值突破两千亿。然而,如今股价跌至不足百元,市值蒸发近1600亿元,折射出公司在行业变革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不仅关注短期财务表现,更期待公司能够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长春高新需要在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加速推进新产品研发及市场布局,方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