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第二期)捐赠签约仪式在校园内举行。一位低调的复旦校友慷慨解囊,为该基金捐赠1亿元人民币,以支持哲学学科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捐赠人不仅未留名,也未寻求任何回报,展现了对人文精神和学术事业的深切敬意。
此次捐赠仪式吸引了校方高层的广泛参与,包括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常务副校长许征、副校长陈志敏等在内的多位领导出席。这一善举并非偶然,早在2016年,捐赠人便出资3000万元发起设立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用以推动学院的学术建设与人才培养。时隔七年,再次追加捐赠,体现了捐赠人对复旦哲学学科发展的长期关注和支持。
谢希德与俞吾金两位大师的名字,早已镌刻在中国学术史的丰碑上。谢希德,作为复旦大学的老校长,被誉为“半导体之母”,其学术成就和管理智慧影响深远;而俞吾金,则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其思想深刻且富有启发性。设立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基金,不仅是对两位大师的致敬,更是对复旦哲学学科未来发展寄予的厚望。
捐赠人在仪式上表示,设立这一基金旨在表达对谢希德校长和俞吾金教授的崇敬之情,同时彰显对人文精神和哲学事业的尊崇。这种无私的捐赠行为,既是对复旦哲学学科的支持,也是对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一种引领——鼓励更多人关注并投身于基础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仪式上发表讲话,强调哲学作为复旦文科的一面旗帜,在新文科创新建设中应发挥先锋作用。他指出,要用好这笔基金,既要巩固传统优势领域,又要开拓新兴方向,从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复旦力量。他还希望复旦哲学学科能够通过这一契机,不断产出新的成果、孕育新的思想,并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关怀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仅靠技术进步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哲学等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具体问题的宏观视角,帮助人类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争议、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存哲学,以及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问题,都需要哲学家们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复旦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之一,其哲学学科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此次匿名校友的大额捐赠,无疑为复旦哲学学科注入了强劲动力。它不仅解决了部分资金难题,更为学界树立了一个典范:真正的慈善不在于声名显赫,而在于行动本身是否真正有益于社会发展。我们期待,在这笔基金的支持下,复旦哲学学科能够迈向更高水平,为国家乃至全球的人文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