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作为国内知名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却频繁因执业问题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与处罚。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25年5月16日,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针对其在山西凝固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核查中的多项“不到位”行为,下发了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中审众环在执业过程中的疏漏,也折射出当前资本市场对中介机构责任要求的不断提高。
具体来看,此次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发出商品相关事项核查、收入确认及相关内部控制核查、研发相关内部控制核查、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入库相关内部控制核查以及销售服务商核查均存在明显不足。此外,中国证监会现场检查还发现,中审众环在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核查、资金流水核查及函证、访谈或走访程序执行等方面同样存在问题。这些问题表明,该所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导致核查意见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审众环首次因执业问题被罚。据公开信息统计,自2022年以来,该事务所已多次接到各地证监局及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措施。例如,在*ST中昌2019年度审计项目中,广东证监局指出其存在诸多问题并采取警示函措施;在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中,厦门证监局对其提出类似监管要求;而在广州浪奇2018年至2019年的年报审计中,中审众环更是因未勤勉尽责而被罚款273万元,并有四名会计师受到警告及罚款处罚。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尽管中审众环作为一家成立近40年的老牌事务所,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和广泛业务覆盖(包括近500家大型央企国企客户、近200家A股上市公司客户),但其内部治理与质量控制体系似乎存在短板。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时,如何确保每项审计工作的严谨性成为一大挑战。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此类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资本市场上对中介机构责任意识的新要求。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愈发受到重视,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其核查意见直接影响投资者决策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任何一次疏忽都可能带来不可忽视的连锁反应。以广州浪奇案为例,中审众环连续两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实际上掩盖了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最终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市场信任度下降。
对于中审众环而言,此次深交所的书面警示不仅是对其过往问题的总结,更是一种明确警示: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专业水平才能重新赢得客户与监管机构的信任。同时,这也为其他中介机构敲响警钟——在追求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始终将合规性和执业质量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中审众环近年来屡遭处罚的现象背后,既有自身管理漏洞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如何平衡规模发展与质量保障之间的关系,将是所有中介机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这类事件也提醒他们更加关注企业财报背后的审计机构资质与历史记录,从而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判断。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