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额度再扩容:82家机构分羹30.8亿美元,资金流向引热议

QDII额度再扩容:82家机构分羹30.8亿美元,资金流向引热议

本报()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新一批的QDII额度再次“开闸”。

6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披露最新一期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信托类等机构累计批准额度为1708.69亿美元,较去年5月9日的1677.89亿美元增加30.8亿美元。

事实上,此次QDII额度扩容已有预告。6月18日召开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朱鹤新透露,近期将新发放一批QDII投资额度,有序满足境内主体境外投资合理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新批复30.8亿美元额度的机构涵盖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五类82家,其中,基金公司共有44家,券商及券商资管有16家。各家机构获得的额度从1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不等。

“额度太少,一旦新产品获批估计秒光。高净值客户对于QDII的热情一直高涨,尤其是港股市场从上半年开始赚钱效应明显,以前的QDII产品半年收益接近翻倍,接下来的投资主线肯定仍然聚焦香港资本市场。”7月1日,上海一家获批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渠道总监李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82家机构瓜分新额度

据了解,在各类机构中,银行理财子和部分公募基金及券商资管成为“大赢家”:中银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汇丰银行(中国)、恒生银行(中国)等10家银行及理财子分别获得5000万美元的新增QDII额度。另外包括易方达、广发、富国、天弘基金、中金公司、中信证券资管在内的22家各获得5000万美元的额度。

此外,睿远基金、财通资管两家机构在获批QDII业务资格之后,首次获批QDII额度,分别为5000万美元。而华夏、南方、工银瑞信、中银基金等在内的12家机构各获得4000万美元的额度;包括招商、银华、兴证全球基金在内的9家机构各获得3000万美元的额度;兴业基金、建信基金、浦银安盛在内的10家机构各获得2000万美元的QDII额度;此外,还有包括平安证券、财通基金、融通基金在内的7家各获得1000万美元的QDII额度。

中金公司对此表示:“本次额度发放为资产管理机构更有效地服务境内居民日益增长的全球资产配置与风险分散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境内居民财富实现长期保值增值。”

中信证券则指出,本次QDII额度的发放,有利于中国资管机构扩大境外投资,扩展QDII业务布局空间,提升全球资产管理能力,也有利于持续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QDII额度扩容将有效丰富市场投资工具,推动境内资管机构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并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的开放新格局,助力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国际竞争力。”7月1日,国投瑞银有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抢到的份额就更少了,而且竞争激烈。

“申购QDII产品额度限制得比较死,少的单次申购只有几千元,高的也就数万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看着港股市场投资火热,想多买一点都不行,这次新额度我要提前准备资金申购。”7月2日,投资人周燕芬(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

记者统计发现,自上周末起,已经有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大成基金等旗下的多只QDII产品宣布调整大额申购的限制。其中,招商纳斯达克100ETF联接基金宣布将单日大额申购限额从此前的1万元放宽至10万元;大成纳斯达克100ETF联接基金则将直销渠道的单日申购限额放宽至3000元。不过,国泰标普500ETF联接基金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将单日大额申购限额从此前的5万元收窄至1万元。

钱往哪投?

当前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热情高涨,主要是上半年内地投资港股市场的QDII产品表现优异,赚钱效应聚集。

受益于中国创新药逐步迈向商业化兑现期,港股医药上行势头强劲,重仓港股医药股的QDII也霸榜业绩前十,最高收益超85%。同花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QDII基金业绩排名第一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该基金今年上半年收益为85.64%,基金经理为张韡,重仓医药板块是该只基金能实现亮眼业绩的重要原因。该基金的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均为港股医药股。此外,不仅业绩冠军是重仓港股医药的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前十的QDII也均为港股医药主题基金或重仓港股医药股的基金,上半年QDII收益前十中排名最末的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A的投资收益达到48.78%。

与港股QDII的强劲表现相比,美股QDII的表现却欠佳。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56只QDII上半年回报为负,过半数为美股QDII。其中,嘉实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ETF(QDII)、易方达标普信息科技指数(QDII-LOF)A(人民币)等美股QDII的上半年亏损超5%。

“DeepSeek横空出世、特朗普关税政策、美联储利率政策、科技巨头业务发展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造成美股市场波动加剧,拖累了美股QDII的业绩。”对此,一家上海大型公募机构匿名QDII基金经理向本报记者分析称。

此外,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QDII业绩表现也较差。其中,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QDII)的上半年回报为-11.84%,天弘越南市场股票发起(QDII)A的上半年回报为-5.5%。

上述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上半年港股QDII表现远超美股QDII,QDII基金业绩呈现出显著的“东升西降”特征,下半年这一格局或将延续。

“港股依然具备投资性价比,而美股走势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需警惕多重风险点。在国内经济复苏、AI业绩催化预期以及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的背景下,下半年恒生科技的估值有望持续提升。一旦有爆点事件催化,高弹性、高成长等特性也使其具备更大的向上动能;下半年美股定价的底层逻辑在于贸易战是否进一步冲击预期以及AI科技革命持续性。”该基金经理指出。此外,中信证券指出,美股在下半年有望回归基本面交易,但需警惕三季度末的风险时点,建议关注科技、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和金融行业。

那么,QDII额度开闸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否可以大手笔加仓以纳指、标普指数为代表的境外市场?

对此,嘉实全球产业升级基金经理陈俊杰认为,未来AI叙事将成为接下来主导市场的主要逻辑。基于美股市场过去的韧性、底层聚集全球优秀的科技龙头,以及对未来AI产业趋势的信仰,保持定投,慢慢积累优质资产,或许是合适的投资方法。

国泰标普500ETF联接基金经理苗梦羽则建议,AI算力仍是当前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第一季度财报的公布,市场最为担忧的业绩问题已经消退。整体来看,当前全球不确定性阶段性缓解,投资者对关税政策的担忧减弱,而且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这些都对标普500指数构成利好支撑。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4814.html

(0)
深链财经的头像深链财经
上一篇 2025年7月3日 上午10:24
下一篇 2025年7月3日 上午10:26

相关推荐

  • 贝泰妮一季度净利大跌超80%,麦角硫因概念炒作背后真相几何?

    近日,贝泰妮(300957)在互动平台表示,其旗下品牌瑷科缦的专妍系列产品中包含麦角硫因成分。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对麦角硫因概念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让美容护理行业成为A股市场的焦点。作为第五代抗氧化剂,麦角硫因因其优异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消费者追捧,而相关概念股也因此异军突起。 具体来看,麦角硫因作为一种新兴合成生物学原料,近年来备受瞩目。据中信证券研报分析,…

    2025年5月20日
    5400
  • 永福股份起诉龙源振华索赔8394万,却被反诉8360万

    近日,永福股份(300712)与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振华”)之间的诉讼纠纷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这一案件不仅反映了企业在复杂项目执行中的风险与挑战,也为行业内外提供了重要的观察视角。 根据公告,永福股份因龙源振华未能支付欠付工程款1375万元,以及赔偿可得利益损失3003.4万元,向广州海事法院提起诉讼,同时要求返还保函项下款项4016…

    2025年5月19日
    4700
  • 维宏股份遭控股股东组团减持一人曾因算错数违规超减

    维宏股份(300508)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郑之开及其一致行动人胡小琴、董事赵东京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关注,尤其是结合郑之开过往多次减持以及其与一致行动人胡小琴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此次减持行为更具话题性。 根据公告内容,郑之开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251,1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391%…

    2025年5月18日
    3900
  • 车企争相布局 小鹏汽车宣布将推出第五代人形机器人

    (记者 雷珂馨 赵熠如)近日,小鹏汽车宣布将于2026年内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第五代人形机器人。事实上,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主流车企通过自研、投资、合作研发等路径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有关机构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随着音乐舞动的人形机器人吸引参观者。(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小鹏将推第五代人形机器人 5月21日,…

    2025年5月24日
    5400
  • ​四部门联手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王彤旭)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幸福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强化体育金融服务、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扩大体育消费,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

    2025年4月15日
    10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