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接连发生的两起外卖骑手猝死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5月12日,周女士向媒体反映,她的丈夫袁某和妹夫梁某均为饿了么台儿庄站长安路店的骑手,却在短短11天内相继因“呼吸心跳骤停”离世。这一悲剧不仅让家属陷入悲痛,也让公众对平台经济下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再次产生深刻反思。
根据周女士提供的信息,袁某与梁某的工作强度极高。袁某每天需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连续三天平均在线时长超过11小时,背单时长均超8小时,其中一天甚至完成了70单任务。而梁某作为夜班骑手,实行“上一天一夜、休息一天”的轮班制,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无疑对身体造成了巨大负担。周女士怀疑,正是这样的工作压力直接导致了两人的不幸。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袁某每月被扣除260元保险费用,但其家属并未掌握任何劳动合同或保险凭证。据周女士透露,袁某签订的劳动合同为“一式一份”,且由站点保管,她本人并未留有副本。事故发生后,家属多次尝试联系饿了么台儿庄站点寻求解决方案,但始终未能得到明确回应。目前,当地政府已介入调查,并要求相关部门尽快核实情况。
此类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卖骑手群体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追求效率与利润的同时,部分平台对于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忽视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外卖骑手人数已突破千万大关,但其中绝大多数以灵活就业形式存在,缺乏传统劳动关系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一旦发生意外,家庭往往面临巨大的经济与心理双重打击。
对比其他行业,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例如,在制造业领域,企业通常会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定,确保员工享有带薪休假、加班补贴等权利;而在建筑工地,工人也会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并接受培训。然而,外卖行业中类似措施却显得捉襟见肘。一些平台通过算法优化不断压缩配送时间,无形中增加了骑手的风险系数。与此同时,由于用工关系模糊不清,许多骑手无法享受工伤赔偿等法定福利。
回到本次事件,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它都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劳动者权益的充分尊重与保护。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与骑手之间的责任边界;另一方面,平台自身也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优化管理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压力,同时加强保险覆盖力度,为从业者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目前,饿了么方面已表示将派专员处理此事,具体进展仍有待观察。无论如何,这起悲剧提醒我们,每一个订单背后,都可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生计与希望。只有当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科技赋能而非压榨劳动者的初衷。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