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积极应对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2024年,河南省人大启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三级联动监督,并于次年专题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监督,展现了人大在推动养老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在此背景下,濮阳市华龙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红娟通过深入调研和体验式参与,撰写了关于养老服务及老年助餐工作的两篇姊妹文章,为基层声音的传递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2%,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60岁以上老人已突破2000万。华龙区作为濮阳市的核心区域,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接近18%。面对这一趋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华龙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仅超额完成城镇社区助餐点覆盖目标,还通过创新形式如“我来尝尝老年餐”活动,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当前,我国老年助餐服务呈现出“四多”的特点:多层级重视、多样化需求、多模态发展以及多元化投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发展目标。例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提出至2025年底实现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显著提升。同时,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如盟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九折优惠和免费送餐服务,以及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定期为独居老人送餐等。
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老年助餐服务仍面临“四难”挑战。首先是需求人数统计难,尤其是针对非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难以准确把握;其次是满足需求难,由于老年人对口味、营养等方面的要求各异,现有服务难以全面覆盖;再次是补贴与优惠政策落实难,基层财政压力较大导致部分措施执行不到位;最后是可持续发展难,许多助餐点难以长期维持低利润运营模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针对这些问题,时红娟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首先应加强政策托底,构建长效保障体系,包括建立分级补贴制度和完善弹性政策机制,确保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其次需市场赋能,激发多元供给活力,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多样化服务模式。此外,还需优化环境,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通过适老化改造和文化氛围营造,让老年人享受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最后,智慧技术的应用也不可或缺,借助大数据平台和智能设备,可以有效提升助餐服务的精准度与效率。
总体来看,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策制定、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未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社会协作,有望逐步破解当前存在的难题,为老年人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条件。这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有效回应,也是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理念的最佳实践。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