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羊山新区双井街道近年来通过深度融合“党建+网格化+大数据”的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兼具温度与效率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这一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农村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还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党建红”为引领,双井街道将党组织建在治理最前沿,构建起覆盖辖区34个网格的组织体系,配备专职与兼职网格员,推动党员下沉群众中。例如,在摸排过程中,网格员主动亮明身份,建立“一户一档案”,精准掌握人口结构和民生需求。同时,推行“党员网格员包联制”,针对农村“一老一小”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如独居老人的健康监测、留守儿童的知识平台支持等,让留守群体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此外,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带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共商共议,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数字赋能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双井街道依托“微服务”平台,实现智能与网格员线上线下互动,革新基层治理方式。网格员通过手机提交各类需求,限时办结并反馈结果,确保“小事网格快办、难事部门联办”。例如,五纪村塘湾组村民反映的一条公路损毁问题,经网格员及时上报和多方协调,迅速完成修建,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目前,双井街道数字化平台上报事项达7204件,办结率100%,真正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多元协同则进一步激活了“网格共治”格局。双井街道组建由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和志愿者构成的治理队伍,培育“邻里帮帮团”“乡贤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社会共同干”的共治氛围。例如,双井村第五网格发现铁路下道路破损后,迅速设置路障并吹哨,街道和村委会第一时间响应,积极协调解决,保障了村民安全出行。科技赋能让治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
双井街道的成功实践表明,“党建+网格化+大数据”模式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慧化。未来,该街道将继续强化这一模式的深度融合,凝聚共治合力,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以更精细的服务回应群众期盼,以更智慧的手段破解发展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这一模式不仅具有典型性,也具备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