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脚夹门事件员工被顶格处理,客户被门夹,反被骂“态度有问题”?
小鹏汽车发生了一起脚夹门事件,导致客户受伤,事件发生后,公司对涉事员工进行了顶格处理,客户却遭受了不当对待,被门夹后反被骂态度有问题,此事引起了公众对小鹏汽车服务质量的质疑和关注,公司正在积极应对此事,并呼吁公众关注客户的安全和权益。
2025年11月15日晚,海南海口的夜色中,一场看似普通的试驾之旅在小鹏汽车4S店上演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市民张先生(化名)怀着对新能源汽车的期待,走进了位于南海大道的这家门店,却未曾想会卷入一场关于"脚夹门"的责任之争。

当晚7时许,张先生在导购的热情引导下走向店门准备试驾。就在他即将踏上试驾车的瞬间,原本停在门口的展车突然被其他客户开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张先生稍作停顿,就在这短短几秒的愣神功夫,身后的电动感应门突然自动闭合,重重夹在了他抬起的右脚脚踝处。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感应门因受力过大当场脱轨损坏。
"当时导购员也在场,还安慰我说没关系。"张先生回忆道,双方当时并未就事故责任产生争执,反而互加了微信约定改日再约试驾。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离开门店不到半小时,就接到了4S店要求赔偿的电话。
在张先生提供的多段录音中,涉事导购的言辞令人咋舌。"门是你没有走出去,然后要拐进来,你的脚夹到这个门了。"面对这样颠倒黑白的说法,张先生当场反驳:"是门夹到我的脚,不能说是我的脚夹到门。"更令人震惊的是导购随后的言论:"如果你没有来我们店,那这个门也不会坏。"当张先生表示无法理解这种逻辑时,对方竟然指责:"你连一句抱歉都没说,我们也没有叫你赔偿,只是叫你过来聊一下,我觉得你这个态度是有问题的。"
这段录音在网络上曝光后,立即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表示难以理解4S店的处理方式,"顾客在店内受伤,不先关心伤情反而索要赔偿,这是什么操作?""感应门夹人还怪顾客脚的位置不对?"类似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事件在8天后迎来重大进展。11月23日,小鹏汽车官方终于打破沉默,发布声明承认"客户在参观过程中遭遇了不好的体验",并坦承涉事员工"在接待过程中存在明显过错,且在后续电话沟通中言论不当"。根据声明,小鹏已对该员工做出"顶格处理",同时对门店店长进行了处罚,并承诺将加强全国门店销售团队的服务培训。
然而这份姗姗来迟的回应并未完全平息舆论。有网友发现,声明中始终未明确"顶格处理"的具体措施,也未提及是否向张先生道歉或赔偿。更值得玩味的是,在官方表态前,涉事4S店仍在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张先生要求赔偿,甚至暗示若不配合将采取法律手段。
事实上,这已不是小鹏汽车首次陷入服务争议。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曾发生多起车主投诉事件,涉及交付延迟、售后推诿等问题。有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品牌在扩张过程中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把控,导致终端门店频频出现问题。
"4S店作为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第一线,其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品牌形象。"汽车行业评论员李颜伟表示,小鹏此次事件反映出的不仅是个别员工的职业素养问题,更暴露出企业在服务流程和危机处理上的明显漏洞。他进一步指出,感应门作为公共场所的常用设施,其灵敏度和安全防护本应符合严格标准,此次事故也应引发对门店设施安全的全面排查。
截至发稿,张先生表示仍未收到小鹏汽车的正式道歉,双方就赔偿问题也未达成一致。这场由"脚夹门"引发的风波,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销售终端的服务乱象,更引发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度思考。当技术创新遇上服务短板,小鹏汽车该如何平衡发展速度与服务质量,这或许是比处理单个员工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的今天,消费者期待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更包括专业的服务和负责任的态度。小鹏"脚夹门"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亟待补齐的服务短板。对于任何一个想要长远发展的品牌而言,尊重消费者、重视服务体验,远比追求短期销量增长更为重要。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1839.html发布于 2025-11-24 10:32: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