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间,小熊电器的一则公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公司股东私募基金“泰牛1号”的减持计划期限已届满。在2025年4月30日至5月9日期间,泰牛1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每股45.4元至46.84元的价格区间,减持了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6%。目前,泰牛1号仍持有130万股。
这一减持行为并非偶然。早在今年1月14日,泰牛1号便发布了拟减持不超过186万股的公告,占剔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数量后总股本的1.20%,几乎相当于清仓式减持。值得注意的是,泰牛1号在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分别增持了120万股和66万股,累计增持186万股,成功跻身小熊电器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然而,根据投资者估算,其增持成本约为50元/股,这意味着此次减持实际上是以亏损的方式退出。
与此同时,小熊电器近期发布的2024年财报也揭示了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滑35.37%,创下自2019年上市以来的最大年度利润跌幅。尽管营收达到47.58亿元,同比增长0.98%,但这是近3年来公司营收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显示出增长乏力的迹象。
从财务数据来看,小熊电器的综合毛利率有所收窄,而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增长6.5%和35%,进一步压缩了净利率水平。为应对线上流量红利消退的问题,公司近年来加大了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压力显著增加,原本以轻资产模式为核心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
此外,销售费用成为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024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高达8.64亿元,是当期归母净利润的3倍以上。其中,市场促销费达4.71亿元,品牌宣传费为6900万元。这表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以维持市场份额,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在5月9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对小熊电器的业绩大幅下滑表示担忧。公司管理层回应称,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环境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针对线上销售占比接近76%、线下渠道拓展滞后的质疑,公司表示将致力于构建全域营销能力,强化精细化运营,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线下渠道的管理水平。
然而,从小熊电器当前的经营状况来看,其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一方面,作为一家主打创意小家电的品牌,小熊电器长期以来依赖线上渠道获取流量,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见顶,获客成本持续攀升,传统电商模式的优势正在减弱。另一方面,公司试图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高昂的费用支出却未能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的增长。
泰牛1号的减持行为无疑反映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对于小熊电器而言,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平衡线上与线下渠道的发展,同时优化成本结构,将是决定其能否重拾增长动能的关键所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