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aaao

101岁院士寿宴上遭恶意纠缠拍摄,5 人伪造身份蹭权威,朋友圈置顶露马脚

gaaao 2025-10-12 09:27:05 61 抢沙发

  10 月 11 日,一张 101 岁老人颤巍巍写下的签名照在学术圈引发震动。我国解剖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的办公室对外发布严正声明,字字铿锵地控诉了一场发生在其百岁寿宴上的恶意纠缠事件 ——5 名陌生人冒名闯入会场,强行拍摄合影与视频长达十余分钟,事后竟将影像资料置顶朋友圈、公开展示于工作场所,企图借院士声望为自身牟利。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 2024 年 8 月 24 日。那天,钟世镇院士的弟子们为这位中国临床解剖学创始人、数字医学倡导者筹备了百岁庆典,原本是学术圈缅怀前辈、传承精神的庄重场合,却被不速之客的闯入搅得乌烟瘴气。根据声明披露的细节,带头者杨炯身份特殊:作为广州温州商会发起人之一、粤港澳温州人才促进会秘书长,他同时还是两家 "非医疗不含诊疗服务" 机构的法人 ——XX 肝病研究所与广州 XX 肝诊所有限公司的掌舵人。

  从一开始,这伙人的闯入就带着明确的预谋。他们先是反复请求钟院士身边的工作人员 "带入场",在遭到严词拒绝后,竟想出哄骗冒领的手段,骗取了五套庆典服装和纪念品,堂而皇之地混入会场。进入会场后,他们立刻暴露了真实目的,径直冲向年过百岁的钟院士,不顾老人身体孱弱,强行拉着他拍摄合影与视频。整整十几分钟里,他们不仅霸占着老人的时间,还多次推开前来合影的院士弟子与受邀来宾,导致现场秩序大乱,钟院士气得浑身发抖,在场众人无不愤慨。

  杨炯等人的动机在事后暴露无遗。庆典结束后,这些合影与视频迅速出现在他们的朋友圈置顶位置,其工作场所也开始公开展示这些影像。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其中的算盘:借助钟世镇院士在医学领域的泰山北斗地位,营造 "师出名门、行业翘楚" 的假象,为其名下两家非医疗机构背书,进而误导公众获取不当利益。要知道,仅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一头衔背后,是钟老七十余年深耕解剖学的心血 —— 他创立的临床解剖学体系挽救过无数生命,提出的数字人概念更推动了医学技术跨越式发展,这样的学术声望竟成了投机者的 "镀金工具"。

  更令人齿冷的是事发后的交涉过程。当钟院士团队发现影像滥用问题后,第一时间要求对方删除内容并道歉,杨炯等人却上演了一出出抵赖戏码:起初坚决否认,被戳穿后慌忙删除资料,却甩锅让组织者 "去问秘书处";在得知主办方从未向商会发过邀请函、谎言彻底败露后,又开始反复无常 —— 先说 "会赔礼道歉",接着推托 "要听金会长指示",随后竟宣称 "没做错,不知要道歉什么",最后甚至放话 "走司法途径"。更恶劣的是,他们还倒打一耙,污蔑钟院士团队 "不依不饶、穷追不舍"。

  这并非钟世镇院士第一次为学术清白挺身而出。多年前,面对 "筋膜学" 领域的不实研究,他就曾在 CCTV 与中国工程院等官方平台公开发声驳斥,用严谨的论证捍卫学术尊严。如今,101 岁的老人不得不再次拿起笔,用颤抖的手签下声明,字里行间满是对弄虚作假的深恶痛绝:"视荣誉名声为生命的科学家,绝不容忍有人借我的名义欺世盗名"。这份声明不仅是个人维权,更像一记警钟,敲在了整个学术圈与社会公众的心上。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愤怒几乎呈一边倒之势。短短 24 小时内,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吸引超 20 万条讨论,有网友尖锐指出:"非医疗机构蹭院士背书,一旦用这些影像误导患者,后果不堪设想";也有人注意到细节中的预谋:"从求带入到冒领服装,再到事后抵赖,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更多人心疼老人:"101 岁本该安享晚年,却要为这种事费心,投机者太无耻"。还有理性声音呼吁深挖:"要查清楚这两家非医疗机构是否有过虚假宣传前科,警惕背后更隐蔽的利益链条"。

  事实上,钟院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学术名人遭遇权益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就曾揭露,网络上至少流传着十几条用 AI 合成的假视频,将他的形象嫁接到美白护肤品宣传中,误导消费者购买无效甚至有害产品。张伯礼院士气愤地表示:"假视频玷污专家形象是小事,误导老百姓健康、破坏市场秩序才最可怕"。从 AI 伪造到现场缠拍,投机者侵犯学术权威的手段不断翻新,但本质都是将学者的声誉异化为谋利工具,这不仅是对个人权益的践踏,更是对学术生态的破坏。

  法律层面早已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名誉权等权益,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杨炯等人冒名闯入、恶意拍摄并企图滥用影像的行为,已涉嫌侵犯钟世镇院士的肖像权与名誉权;若后续影像被用于虚假宣传,则可能触犯《广告法》甚至构成诈骗。但现实中,维权之路往往充满阻碍 —— 张伯礼院士曾坦言,面对假视频 "很气愤却无奈",因为投诉举报缺乏专门部门高效对接;钟院士团队即便手握证据,仍要面对对方的百般抵赖。

  这场百岁寿宴上的闹剧,终究指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学术声望成为稀缺资源,我们该如何守护其纯洁性?钟世镇院士用一生践行着 "严谨做学问、清白做人" 的准则,他的手书声明不仅是在捍卫个人名誉,更是在守护学术精神的底线。而杨炯等人的投机行为,恰是对这种精神的公然挑衅。公众的强烈愤慨,本质上是对学术尊严的珍视,对投机取巧的唾弃。

  目前,钟世镇院士团队已明确表示 "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事件的后续处理仍在关注中。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已给社会敲响警钟:学术权威不是 "蹭" 来的,更不是谋利的工具;守护学者的声誉,不仅需要法律的硬约束,需要监管的早介入,更需要每个人对学术精神的敬畏。毕竟,当百岁院士还要为捍卫清白提笔发声时,我们每个人都该问问自己:我们能为守护这份纯粹做些什么?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6068.html发布于 2025-10-12 09:27:0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