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aaao

毛利率从38%跌至14%!兆芯集成新产品良率不足,旧产品降价20%,国产CPU盈利难题待解

gaaao 2025-09-28 16:08:37 82 抢沙发

  9月26日,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兆芯集成”)更新招股说明书,拟冲刺上交所科创板。作为国内x86架构CPU研发的核心企业,其上市进程备受关注,但财务数据却暴露出“增收不增利”的深层矛盾: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从3.4亿元增长至8.89亿元(2024年),累计增幅达161.47%,但同期净利润却持续巨额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27.8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289.5%骤降至91.44%,毛利率更是从38.79%腰斩至14.67%。在国产芯片自主化的浪潮下,兆芯集成的“烧钱”研发之路正遭遇盈利困局、供应链依赖、技术迭代等多重考验。

  招股书显示,兆芯集成的主营业务聚焦高端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其产品基于x86架构——这一被英特尔、AMD垄断的技术领域,以技术门槛高、生态体系成熟著称,也是我国信息安全自主化的关键突破口。然而,自主研发的高壁垒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上: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27亿元、-6.76亿元、-9.51亿元和-4.2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更达-9.45亿元、-9.35亿元、-10.65亿元和-4.45亿元,累计亏损超34亿元。即便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0.18%至8.89亿元,仍未能扭转亏损扩大的趋势。

  亏损的核心原因在于“天价”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9.84亿元、9.88亿元、8.13亿元和3.58亿元,相当于2022年每1元营收需投入2.89元研发,2024年这一比例虽降至0.91元,但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研发投入绝对值在2024年首次出现下滑,同比减少17.71%,这与公司同期营收增长形成反差。兆芯集成在招股书中解释,亏损主因是CPU研发技术复杂度高,需持续投入维持技术先进性,同时参股公司格兰菲(从事GPU业务)的持续亏损也通过权益法核算拖累业绩。但市场更担忧的是:当研发投入增速跟不上营收增长,且毛利率持续下滑时,公司是否会陷入“研发投入不足→技术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萎缩”的恶性循环?

  毛利率的持续恶化是兆芯集成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数据显示,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的38.79%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7%,三年半时间下滑24.12个百分点,降幅达62.18%。这一数据不仅低于国内同行业CPU企业(如华为海思、龙芯中科毛利率普遍超40%),甚至已逼近部分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的盈利水平。

  招股书将毛利率下滑归因于两方面:一是新产品良率爬坡与规模效应不足。2023年以来推出的KX-6000G、KH-40000、KX-7000等芯片处于量产初期,良率提升缓慢导致单位成本高企,同时固定成本(如流片费用、IP授权摊销)分摊压力大;二是旧产品降价促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周期迭代,公司对部分原有型号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进一步拉低整体毛利率。以2024年为例,新产品收入占比约60%,但其毛利率仅约8%,而旧产品降价幅度平均达15%-20%。这种“新产品不赚钱、旧产品难盈利”的局面,反映出公司在技术转化效率和市场定价权上的双重短板。

  作为Fabless模式(无晶圆厂)企业,兆芯集成的生产高度依赖外部供应商,但其供应链结构存在显著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91.01%、92.02%、93.93%和91.88%,呈现逐年攀升趋势,且关联采购占比畸高——向参股公司格兰菲等关联方采购额占比分别达79.54%、84.25%、87.67%及80.10%。这意味着,公司近80%的采购依赖关联方,90%以上的供应链集中于少数几家企业。

  具体来看,兆芯集成的核心供应商包括境外晶圆代工厂(如台积电、联电)、IP授权商(如某境外公司A,提供x86架构相关技术授权)、以及关联方格兰菲(提供集成显卡IP授权)。其中,x86架构授权和高端晶圆制造服务的全球供应商高度集中,一旦国际环境变化导致采购受限,公司研发和生产将直接停摆。更值得警惕的是,与格兰菲的关联交易不仅推高了采购成本(关联采购价格较第三方平均高12%-15%),还可能因利益输送问题引发监管关注。在当前地缘政治加剧半导体产业“脱钩”风险的背景下,这种“双重依赖”的供应链结构,无疑为公司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兆芯集成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国产高端CPU企业的缩影。x86架构作为全球PC和服务器市场的主流架构,技术壁垒极高,英特尔、AMD已垄断市场数十年,其生态体系(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兼容性)更是难以撼动。国内企业要实现技术突破,必然需要长期“烧钱”投入,但资本市场对盈利的要求又迫使企业控制成本、追求短期回报,这种矛盾在兆芯集成身上尤为突出。

  从行业对比来看,龙芯中科选择自主LoongArch架构,虽生态建设缓慢,但避免了x86授权依赖,2024年毛利率达45.3%;华为海思依托华为终端生态,ARM架构芯片盈利稳定。而兆芯集成坚持x86路线,虽能快速接入现有生态,但需支付高昂授权费用,且技术迭代受制于架构方,导致研发投入效率偏低。数据显示,兆芯集成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27.85亿元,仅推出3款新产品,而同期英特尔研发投入超千亿元,年均推出5-8款新品。在资金和技术双重劣势下,公司若不能在未来2-3年内实现毛利率回升和研发转化效率提升,恐将面临“资金链断裂”或“技术被淘汰”的双重风险。

  结语:作为国产x86 CPU的代表企业,兆芯集成的上市之路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牵动着国内信息产业自主化的进程。但其当前面临的巨额亏损、毛利率下滑、供应链依赖等问题,已不是单纯通过上市融资就能解决的。未来,如何在技术追赶与商业回报间找到平衡,如何打破供应链“卡脖子”困局,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将是兆芯集成乃至整个国产高端芯片产业必须跨越的关卡。在“烧钱”之外,国产芯片企业更需要的是“烧出效率”“烧出壁垒”的智慧与定力。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5235.html发布于 2025-09-28 16:08:3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