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润股份子公司九目化学上市申请受理,扣非净利2.46亿,但汇率年损1398万!
九目化学的上市之路正式启航,北交所已受理其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这家深耕OLED前端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正站在资本市场的门槛前。然而,在表面光鲜的增长数据背后,一场关于外销依赖、价格波动与存货积压的风险风暴正在悄然成型。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从7.06亿元稳步攀升至9.62亿元,扣非净利润亦由1.97亿元增长至2.46亿元,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但细究财务结构,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浮出水面:超九成收入来源于OLED升华前材料和中间体,而这两类产品又高度集中于海外市场——韩国、日本、德国等地区构成了其核心销售版图。更为关键的是,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过88%,最高达92.69%,这意味着九目化学的命运几乎与国际市场需求和贸易政策紧密捆绑。
当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之际,这种高度外向型的业务模式无疑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一旦主要进口国启动关税壁垒或技术封锁,企业将面临订单萎缩、议价能力削弱的双重打击。事实上,2025年第一季度已有迹象显现——受下游客户采购节奏调整影响,OLED升华前材料的销售单价出现下滑,收入占比同步回落。这不仅是短期波动,更可能预示着行业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当前,全球OLED面板产能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韩系厂商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扩产意愿减弱,转而聚焦高端细分领域,导致上游材料需求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九目化学若不能及时拓展多元化客户体系,尤其是提升国内客户的渗透率,未来增长动能或将遭遇瓶颈。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企业的盈利空间正被多重因素不断压缩。首先是汇率波动带来的财务冲击。由于外销结算以美元为主,人民币兑美元的每一次大幅波动都会直接反映在汇兑损益上。报告期内,公司累计产生汇兑损失逾3400万元,其中2023年高达1398.44万元,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5.7%。这一数字并非偶然,而是结构性风险的真实写照。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反复摇摆,美元走势充满变数,企业缺乏有效的对冲机制,只能被动承受汇率“剪刀差”带来的侵蚀效应。其次是毛利率承压。尽管未披露具体毛利数据,但从产品售价下行趋势及客户集中度高企的情况推断,九目化学在与大客户的谈判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前五大客户贡献近七成营收,意味着任何一家客户的订单变动都可能引发业绩剧烈震荡。这种“大客户依赖症”不仅削弱了定价话语权,也使得企业在面对贸易摩擦时缺乏缓冲余地。
与此同时,庞大的存货规模成为悬在头顶的另一把利剑。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已达4.3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六成。如此高的库存水平,一方面反映出企业为保障交付所做的备货准备,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市场需求预测偏差、产能规划与实际消化能力不匹配的隐患。特别是在OLED材料技术迭代迅速的背景下,若新产品研发滞后或客户认证周期延长,现有库存极有可能面临贬值甚至报废的风险。历史上不乏类似案例:某国内显示材料企业因终端厂商切换供应商而导致数亿元存货计提减值,最终拖累全年业绩由盈转亏。九目化学虽具备一定技术积累,但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尚未形成绝对护城河,尤其是在高端蒸镀材料领域,日本出光兴产、德国默克等跨国巨头依然掌握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中国企业多集中在中低端环节进行替代突破。
不过,也应看到九目化学所处赛道的战略价值。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车载屏幕等领域,未来五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中国本土面板厂如京东方、TCL华星的快速崛起,为上游材料国产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九目化学若能借助此次上市融资契机,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客户导入进度,同时布局钙钛矿太阳能、半导体光刻胶等新兴功能材料方向,完全有可能跳出单一产品依赖的困局。此外,并表后万润股份的整体协同效应也不容小觑。母公司拥有成熟的精细化工生产管理体系和海外销售渠道,或可帮助九目化学优化供应链成本、拓展非韩市场客户资源,从而降低地缘政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归根结底,九目化学的故事远未定型。它既是一家成长中的科技型企业,也是一个在全球化浪潮中奋力突围的中国制造业缩影。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资本市场是否给予足够估值支持,更取决于能否在技术自主、客户多元、风险管理三大维度实现真正跃迁。投资者在关注其营收增速的同时,更应穿透报表数字,审视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技术创新的持续性以及战略转型的执行力。毕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技术竞赛中,谁能掌握核心技术、构建弹性供应链、赢得客户信任,谁才能真正穿越周期,成为下一个世界级材料供应商。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4451.html发布于 2025-09-19 10:56:3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