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跌出“时代主场”,净亏112亿不是最可怕的
百度近期遭遇困境,已跌出“时代主场”,亏损达112亿,这并非最可怕的情况,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挑战,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增长点,百度需积极调整战略方向,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尽管面临困境,但只要策略得当,百度仍有能力重新站稳脚跟并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百度地基松了
最近一年,百度在推动AI产业落地的速度和节奏,越来越快。然而百度三季度财报一出来,业内哗然。
营收 311.74 亿,同比下滑 7%,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季度跌幅。再加上资产减值,净亏损 112 个亿。上年同期净利润76.32亿元。
从 76 亿净利润,到 112 亿亏损,百度只用了一个季度,走完了别人十年的下坡路。
这种跌法,不是风吹的,是地基松了。
过去百度的故事,是“搜索稳盘子、AI讲未来”。可如今,盘子不稳了,未来也讲不动了。
搜索广告被抖快蚕食,AI赛道被字节、阿里、新势力围攻,百度最会讲的那套“技术领先三年”叙事,突然不灵了。
当行业进入快变周期,失去稳定入口的百度,还能靠什么重新站住?
百度中枢失速
百度第三季度在线营销收入为153亿元,同比减少18%,这条“搜索—广告—AI”这条中枢链路上,正出现明显断点。
这件事过去没人敢说,现在不得不面对:百度第一次失去了自己的“时代位置”。
在线营收掉得厉害,是表面。搜索吸引力下降,是症状。客户预算外流,是后果。
属于百度的那个“确定性时代”,结束了。
过去二十年,百度吃的是两个最大的红利:一个是中文互联网的内容爆发期,一个是中国广告预算的线上迁移期。
内容越混乱,搜索越重要;广告越增长,流量越值钱。这是老百度的时代逻辑。
但今天的世界已经完全变了。内容从网页转向短视频、直播、小红书笔记、短剧场景等;流量入口从搜索转向“推荐系统”;用户从“主动找答案”转向“被动被信息流带着走”。
这是抖音、小红书的时代,不是搜索的时代。
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短视频类 App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搜索类 App 的 3~5 倍;而小红书“问题式搜索”的渗透率过去一年提升超过 70%。
入口正在变化,用户心智正在变化,广告预算也一起变化。
更麻烦的是,过去搜索是入口,广告是现金流,AI是未来,如今这些增长引擎没一件保持住闭环。
搜索的入口心智在掉,广告的预算盘子在缩,AI的商业化尚未成形。
百度原本的商业结构像一把三角支撑的椅子,现在,一条腿断了,另一条摇晃,第三条还没装稳。
坐在上面的人,不可能不晃。
你看似是一个季度亏了 112 个亿,但其实是百度第一次被全行业“立体围堵”。这是它二十多年从未见过的场面。
你想想,过去百度最骄傲的事是什么?搜索曾是第一,技术曾是第一,AI也曾被视为第一。
但如今搜索打开率下降,用户开始换入口;短视频抢走信息流,广告预算被蚕食;大模型赛道竞争激烈,百度没有“基础设施流量池”;甚至连品牌心智,也被豆包、DeepSeek这样的后来者抢走。
百度已经不是那个能决定行业方向的“中国互联网中枢”。它变成了一个参与者,一个追赶者甚至在某些领域,是一个“被动选手”。
所以,这场危机的本质不是亏损,这场危机真正要命的是,百度的“时代主场”,正在从它脚下滑走。
AI业务增长不足以托底
百度不是没有增长点。恰恰相反,百度第三季度 AI 业务的表现,是这份财报里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亮色。
百度第三季度AI业务高速增长,非线上营销收入 93 亿元,同比增长 21%,主要来自 AI 云业务的推动。AI 云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33%,其中按月付费的 AI 加速计算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同比大涨 128%。
AI 原生营销业务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比例,从 去年的4% 升到 18%,增长很快。文心助手订阅用户达到 1200 万,对话轮次同比增长 5 倍。
这些数据说明,百度未来想押注的方向,都在动,都在涨,都在积累动能。
但这些业务增长得再快,也拉不动百度整架飞机。
三季度营收成本 183 亿元,同比增长 12%,而总收入却同比下降 7%。
也就是说:百度已经出现了“越忙越亏”的反向杠杆。
AI 云的算力、基础设施投入大幅上升;内容成本同步抬高。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百度近两年新增算力、服务器集采、IDC 相关项目超 80 个,明显高于往年。
这说明百度正在经历一个典型的“基础设施爬坡期”:模型越来越大、客户越来越多,但算力成本压得更重。
AI 云业务现在是“业务增长”,但不是“利润增长”。甚至某种程度上,它正在拖累百度核心利润。
本季度百度核心营业亏损 150 亿元,营业亏损率高达 61%。即便剔除资产减值,百度核心营业收入只有区区 12 亿元,利润率 5 个点都不到。
这说明什么?百度的未来引擎确实在转,但还在大力投入期,并没有真正发力。
文心大模型增长很快,用户量、对话量都在暴涨,但无法反哺百度APP的整体流量。
因为百度最缺的不是流量,而是“入口级生态位”。
同时,搜索和聊天机器人的边界正在模糊。边界模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用户行为在重构,百度最核心的“入口心智”正在松动。
因为用户不再“带着问题来搜索”,而是“在信息流里被动被推送”,内容消费场景不在网页,而在视频。任务完成不靠搜索,而靠“一站式应用容器”。
AI 应用不是终点,未来是智能体、实时生成、全模态交互。问题在于,整个行业都在朝这个方向跑,百度没有绝对优势。
入口战争全面重构,但百度站的位置还不够靠前。
百度的“入口未来”到底在哪里?
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入口争夺战”已经结束了。
PC时代的“搜索框”是入口,移动时代的“图标”是入口,而AI时代,入口已经从一个“地点”进化为一种“能力”:谁能让用户少思考、少操作、更快达到目的,谁就是入口。
换句话说,入口不再是一个 APP,而是一条“最短决策路径”。
那么百度的未来入口在哪里?我的判断是在百度所构建的“AI决策层”,而不在具体产品界面里。
根据天眼查数据,百度近三年在智能搜索、知识图谱、认知大模型相关领域新增研发公司超过40家,布局集中在“结构化知识”与“场景化问答”两大方向。
这意味着百度试图构建一个“结果更短、路径更直接”的新搜索结构。
在艾媒咨询最新一份《AI搜索应用趋势报告》中,用户对传统搜索不满的核心不是“信息不够多”,而是“信息太多但无结论”。
AI搜索的核心价值,就是替用户做第一轮筛选,把海量信息压缩成可执行答案。
这一点,百度比字节、比阿里有更深的数据底层优势。首先百度搜索的有20 多年网页索引库,百度知道、 贴吧沉淀了“内生中文问答语料”,百度百科有结构化知识体系。
这些都恰好是大模型最缺的“确定性语料”。
所以百度正在做的是:把过去20年当“搜索引擎”积累的静态数据,转化成AI时代的“动态答案库”。
搜索不再只是入口,而是一种基础能力,嵌入百度AI的每一个触点。
百度未来真正的入口,不是“用户主动点”,而是“AI替用户做”。
百度其实正试图把“搜索词 → 信息”改成“意图 → 完成动作”。
比如,在地图中输入“今晚饿了”,AI直接给智能推荐附近餐厅,并结合历史偏好自动下单;在文库中输入“要找某行业20页PPT”,文库AI直接生成一个可编辑的版本;在贴吧中输入“我卡在某个游戏副本”,AI自动整合最快通关攻略。
这些都不是传统意义的入口,但都是决策入口。因为用户直接得到了“结果”,无需跳出百度体系。
现在不可避免趋势是,AI正在吞噬应用层。
未来五年,用户打开哪一个APP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个AI在替用户调度所有APP。
百度正在做的,就是打造一套类似“AI OS”的系统,文心模型作为“核心决策层”,搜索、地图、网盘、文库、输入法作为“信息与动作触点”,萝卜快跑作为“实体世界执行器”,以及一个巨大的“结构化中文知识体系”作为底盘。
入口不是某个产品,而是这一套全链路。
当文心模型帮你做决定 ,调用百度生态执行 ,再把执行结果反哺给模型 ,它就变成了你的个人操作系统。
用户甚至不需要知道“入口在哪里”,因为入口已经无处不在。
AI时代的入口争夺本质上就是,谁能最接近用户的意识流,谁就拥有入口。
百度的优势在于它正在把“用户意图 → 答案 → 行动 → 新习惯”变成一个闭环。
互联网入口的终点不是流量,而是习惯。当习惯被固化,入口就形成了。
入口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张网。
百度正在试图把这张网织得更密、更深、更不可替代。而这张网织得成不成,决定百度未来十年的位置。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2326.html发布于 2025-11-25 16:00:5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