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额本金还款“省息”噱头引争议 多重隐性成本致购房者承压
关于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省息”噱头引发争议,购房者面临多重隐性成本压力的问题,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方式虽然利息支出较少,但购房者仍需考虑其他隐性成本,如提前还款的违约金、贷款期限内的利率调整等,这些成本可能导致购房者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在选择还款方式时,购房者应全面考虑自身经济状况,谨慎做出决策。
“当初轻信中介‘等额本金可省数十万利息’的说法,如今每月1.2万元月供压得全家喘不过气。”上海购房者小王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近期走访多家银行房贷部门及房产中介机构发现,因盲目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陷入财务困境的购房者不在少数,这一还款方式的“省息”优势背后,暗藏的前期现金流压力、利率波动风险等隐性成本正逐渐显现。
据某国有大行房贷业务负责人透露,该行每月接待的还款方式调整咨询中,超六成是等额本金转等额本息的需求,其中近半数购房者因前期月供过高出现逾期风险。业内人士指出,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的选择本质是现金流规划与利息成本的平衡,而“省息”标签的片面引导,正是导致购房者决策失误的核心原因。
典型案例:“省息”承诺下的还款困境
案例一:九年还款仅付利息 本金“纹丝不动”
2015年,安徽购房者李先生购置一套总价268万元的二手房,向银行申请208万元贷款,期限30年。据李先生回忆,中介当时以“等额本金最划算,月供仅7200元”为由极力推荐,他未仔细核查还款明细便签署合同。
2024年初,李先生计划提前还款时查询发现,九年间其累计还款77万余元,其中利息占比达100%,剩余贷款本金仍为208万元。“银行称合同明确‘前期以还息为主’,中介已失联,虽通过法律途径获得银行部分补偿,但九年资金成本无法挽回。”李先生表示。据银行系统显示,等额本金还款前期利息占比超80%,前5年本金偿还比例不足15%。
案例二:薪资下调触发违约风险 还款方式转换遇阻
2023年,刚毕业的上海购房者小王以父母资助首付购置刚需房,贷款100万元,期限30年。中介以“年轻人抗压力强,可省17万元利息”为由,建议其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按当时4.9%的商贷利率计算,该方案首月还款额达6861元,而小王月薪刚过万元,扣除生活开支后需父母每月补贴2000余元。
2024年,小王因公司裁员薪资下调20%,月供压力陡增。其向银行申请转换为等额本息还款时得知,需支付剩余本金1%的违约金,金额近万元。“等额本息月固定还款5307元,若当初选择该方式,完全可规避当前风险。”小王的经历被多家银行列为典型警示案例。
核心解析:等额本金“省息”的隐性成本
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张敏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00万元商贷、30年期限、4.9%利率为基准,两种还款方式的差异显著。
等额本金:将本金均分360期,每月偿还固定本金2777.78元及剩余本金产生的利息。首月利息4083.33元,月供6861.11元;此后月供逐月递减11.34元,末期月供2789.12元。30年总利息73.7万元。
等额本息:每月月供固定为5307.27元,前期利息占比高(首月利息4083.33元、本金1223.94元),后期本金占比逐步提升。30年总利息91.1万元。
表面看等额本金总利息少17.4万元,但张敏强调,这一“优势”需承担两大隐性成本,而这正是多数购房者忽视的关键。
隐性成本一:前期现金流高压挤占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等额本金首月还款额比等额本息高1553.84元,增幅达30%。“这对刚入职、收入不稳定或有育儿、赡养等刚性支出的家庭而言,极易引发财务风险。”张敏指出,某第三方理财平台监测数据显示,选择等额本金的购房者中,35岁以下群体逾期率比等额本息群体高2.3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现金流的机会成本。若将每月多还的1500元用于稳健理财,按年化4%复利计算,30年收益可达130万元,远超17.4万元的利息差额。“购房者往往只关注利息支出,却忽视了闲置资金的增值潜力。”张敏补充道。
隐性成本二:利率下行周期“省息”优势缩水
2025年以来,房贷利率持续下行,北京、上海首套利率降至3.05%,广州低至3.0%。利率调整后,两种还款方式的利息差额进一步收窄。以100万元贷款、30年期限计算,利率降至3.05%后,等额本金总利息47.2万元,等额本息64.4万元,差额从17.4万元缩至17.2万元。
“利息差额几乎可忽略,但前期压力未减。”某城商行房贷经理李哲表示,利率下调后,等额本金首月还款5458元,仍比等额本息的4490元高968元。在利率下行通道中,等额本金的“省息”价值与前期压力已严重失衡。
专家建议:还款方式选择需匹配生命周期
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委员陈涛表示,还款方式无绝对优劣,核心在于匹配购房者的现金流状况与生命周期阶段。盲目追求“省息”而忽视自身承受能力,是当前购房者的主要误区。
陈涛建议,三类人群可优先考虑等额本金:一是50岁以上临近退休者,收入稳定且未来可能下降,提前偿还本金可降低晚年负债压力;二是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月供占比低于30%,不影响生活质量;三是计划5年内全额提前还款的购房者,前期本金偿还比例高,可减少利息支出。
对于多数普通购房者,等额本息仍是更稳妥的选择。陈涛强调,以下五类人群应优先选择该方式:30岁以下年轻人,收入处于上升期,前期低月供可减轻压力;月供占收入50%以上的家庭,固定还款额便于预算规划;有育儿、教育、赡养等大额刚性支出的家庭,需预留现金流应对突发情况;自由职业、销售等收入不稳定人群,固定月供可降低违约风险;计划长期持有房产、不提前还款的购房者,利率波动下稳定性更具优势。
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提醒,银行及中介机构在推荐还款方式时,需全面披露两种方案的月供明细、利息总额及潜在风险,不得片面强调“省息”优势。购房者应结合自身财务状况,要求机构提供不同年限的还款测算表,理性评估后再做决策。
业内预计,随着房贷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未来可能出现更多个性化还款方案。专家建议购房者持续关注政策动态,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最优方案,避免因盲目决策陷入财务困境。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2150.html发布于 2025-11-25 10:24:3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