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aaao

余额宝收益逼近 “零区间”:14 万亿货基市场 “规模与收益背离” 背后的三重逻辑

gaaao 2025-11-20 09:54:48 7 抢沙发
余额宝收益逼近零区间,反映出货基市场规模为14万亿背后的三重逻辑问题,随着货币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收益率却逐渐下滑,规模与收益呈现背离趋势,这一现象揭示了市场利率下行、货币基金竞争加剧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货币市场环境。

  作为曾经的互联网理财标杆,余额宝的收益表现持续引发市场关注。2025 年以来,天弘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长期徘徊在 1.05% 左右,万份收益仅 0.28 元,10 万元年收益不足 1200 元,部分小额投资者甚至出现 “零收益” 显示。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数据显示,2025 年三季度全市场货币基金七日年化平均收益率已从 6 月的 1.34% 降至 9 月的 1.21%,78% 的货基收益率低于 1.4%,“规模扩张与收益下行并存” 成为行业显著特征。

  操作层面:三类 “零收益” 属正常现象

  记者梳理发现,部分投资者遭遇的 “零收益” 并非产品本质问题,而是由操作规则或账户状态导致的临时情况。

  份额确认存在时间差:工作日 15:00 后转入资金,需下一交易日确认份额并起息,节假日转入则顺延。例如周五午后转入资金,需至下周一才开始计算收益,周末期间自然无收益到账。

  资金体量未达显示门槛:按当前 1.2% 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计算,500 元以下资金的日收益不足 0.01 元,低于基金收益显示精度,呈现 “视觉上的零收益”。

  账户状态异常限制:资金冻结、大额赎回中或账户存在违规操作时,收益计算会临时暂停,待账户状态恢复正常后即可补发收益。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情况通过调整转入时间、优化资金配置即可解决,而长期收益低迷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与产品规模的深层次变化。

  核心逻辑一:货币宽松下,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

  余额宝本质是货币基金,其 90% 以上资产投向银行存款、短期国债、同业存单等低风险标的,收益水平与市场资金利率高度挂钩。

  2025 年以来,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 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同时将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降至 1.4%。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核心利率 DR007 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 1.4782%,1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 2023 年的 2.12% 跌至 2025 年的 1.42%,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空间被持续压缩。

  “市场资金供给充裕导致‘钱不值钱’,货币基金可投资标的的收益率全面下行。” 国盛证券固收团队分析指出,三季度资金面宽松进一步加快了货基收益率下行,短期债券与同业存单的资本利得空间也同步收窄。

  核心逻辑二:监管新规划定 “安全边界”,压缩收益弹性

  随着货币基金规模持续扩张,监管政策不断强化风险防控,直接约束了产品的收益提升空间。

  2023 年 5 月 16 日起施行的《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明确要求,规模超 2000 亿的货基,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 90 天,杠杆比例不得超过 110%。作为规模曾超 1.68 万亿的 “巨无霸”,天弘余额宝需严格遵守上述要求,不得不减持长期高收益资产,转向短期低风险标的。

  与此同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政策的实施,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监管框架,参考 7 天逆回购利率定价,导致货币基金此前依赖的高收益同业存款配置比例大幅下降。天弘基金季报显示,其当前银行存款占比达 52.17%,国债及央行票据占比 31.4%,而高收益的企业短期融资券占比仅 8.3%。

  核心逻辑三:规模 “巨无霸” 效应,投资灵活性受限

  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天弘余额宝规模仍维持在 7700 亿元左右,而全市场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已达 14.67 万亿元,创近年同期新高。庞大的资金体量使得余额宝面临 “船大难掉头” 的投资困境。

  市场上优质高收益短期资产的供给总量有限,余额宝的资金规模远超单一标的的承载能力。即便遇到高收益项目,也仅能小额配置,大部分资金需投入收益普通的资产,导致整体收益被摊薄。对比数据显示,2025 年三季度规模较小的富国安益货币 A 七日年化收益率达 1.949%,而规模超 7000 亿的天弘余额宝收益率不足其六成。

  财通证券研报指出,货基规模增长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三季度散户端资金大幅流入推动规模扩张,但机构投资者因直接投资同业存单或参与银行间回购的收益更高,申购货基的动力显著减弱。

  行业展望:货基仍具流动性价值,投资者需优化配置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余额宝的核心价值已从 “收益增值” 转向 “支付 + 应急”,其与支付宝生态的无缝衔接、随取随用的流动性优势仍不可替代。

  展望后市,国盛证券预计,随着资金及存单利率继续下行,货币基金收益率可能进一步回落,相较于存款的收益优势将持续减弱,规模增长或放缓至低位运行。财通证券则认为,在震荡市场中,货基的净值稳定性优势仍将凸显,叠加基金销售新规对短期赎回费的约束,货基仍是流动性管理的重要选择。

  业内专家建议,投资者可根据资金使用需求优化配置:应急资金可保留在余额宝或同类高流动性货基中;闲置 3 个月以上的资金,可考虑配置同业存单指数基金(2025 年以来年化收益率约 1.9%);月末、季末等资金利率高点时,可参与国债逆回购增厚收益,实现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

  这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基收益下行,本质是低利率环境下金融市场回归稳健的必然结果。对于投资者而言,正视 “高收益时代落幕” 的现实,建立多元化的低风险理财组合,才是适应市场变化的理性选择。

余额宝收益逼近 “零区间”:14 万亿货基市场 “规模与收益背离” 背后的三重逻辑

9 篇资料


  把上文生成财经新闻

  余额宝收益跌破 1.1%!14 万亿货基市场 “规模与收益背离” 引关注

  作为互联网理财的标志性产品,余额宝的收益持续走低成为市场焦点。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天弘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跌至 1.05%,万份收益仅 0.28 元,10 万元年收益不足 1200 元,大量小额投资者遭遇 “视觉零收益”。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数据显示,2025 年三季度全市场货币基金资产净值达 14.67 万亿元,较上季度增加 4527 亿元,但七日年化平均收益率从 6 月的 1.34% 降至 9 月的 1.21%,78% 的货基收益率低于 1.4%,“规模扩张与收益下行并存” 成为行业突出特征。

  操作层面:三类 “零收益” 属正常现象

  记者梳理发现,部分投资者遇到的 “零收益” 并非产品本质问题,而是由操作规则或账户状态导致的临时情况,符合《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份额确认存在时间差:根据监管要求,当日申购的基金份额需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享有收益分配权益,工作日 15:00 后转入及节假日转入均需顺延确认。例如周五午后转入资金,需至下周一才开始计算收益,周末期间无收益到账。

  资金体量未达显示门槛:按当前 1.15% 左右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计算,500 元以下资金的日收益不足 0.01 元,低于基金收益显示精度,形成 “视觉上的零收益”。

  账户状态异常限制:资金冻结、大额赎回中或账户存在违规操作时,收益计算会临时暂停,待账户状态恢复正常后即可补发收益,此类情况占比不足 1%。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问题通过调整转入时间、优化资金配置即可解决,而长期收益低迷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与产品规模的深层次变化。

  核心逻辑一:货币宽松主导,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

  余额宝本质是货币基金,其 90% 以上资产投向银行存款、短期国债、同业存单等低风险标的,收益水平与市场资金利率高度挂钩。

  2025 年以来,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 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同时将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降至 1.4%。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核心利率 DR007 三季度均值环比下行 14BP,1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 2023 年的 2.12% 跌至 2025 年的 1.42%。财通证券研报显示,2025 年 7-9 月货币基金收益率月均值分别为 1.19%、1.15%、1.16%,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主要源于资金利率中枢走低及短期债券资本利得空间收窄。

  “市场资金供给充裕导致‘钱不值钱’,货币基金可投资标的的收益率全面下行。” 国盛证券固收团队分析指出,三季度资金面宽松进一步加快了货基收益率下行,货币基金与 1 年定存挂牌利率的利差已从 6 月的 38.78bps 收窄至 9 月的 26.33bps。

  核心逻辑二:监管规则收紧,收益弹性受限于安全边界

  随着货币基金规模持续扩张,监管政策不断强化风险防控,直接约束了产品的收益提升空间。

  2023 年施行的《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明确要求,规模超 2000 亿的货基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 90 天,杠杆比例不得超过 110%。作为规模长期稳居行业首位的产品,天弘余额宝需严格遵守上述要求,不得不减持长期高收益资产。最新监管办法还规定,货币基金投资于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 30%,进一步压缩了高收益标的配置空间。

  与此同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政策的实施,导致货币基金此前依赖的高收益同业存款配置比例大幅下降。2025 年三季度数据显示,货基整体减配债券、增配银行存款和买入返售资产,其中银行存款占比显著回升,而高收益的同业存单占比环比下降 2.7 个百分点。为应对收益压力,头部货基通过加杠杆(TOP20 货基平均杠杆率达 107.8%)、降久期(平均剩余期限缩短至 84 天)等方式增厚收益,但效果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天弘余额宝于 9 月 23 日宣布下调托管费,由 0.08% 年费率降至 0.07%,以降低投资者成本,这是其成立 12 年来首次降费。

  核心逻辑三:规模 “巨无霸” 效应,投资灵活性显著受限

  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天弘余额宝规模达 7932.19 亿元,持有人户数超 7.65 亿户,且散户持有占比达 100%。庞大的资金体量使得余额宝面临 “船大难掉头” 的投资困境。

  市场上优质高收益短期资产的供给总量有限,余额宝的资金规模远超单一标的的承载能力。即便遇到高收益项目,也仅能小额配置,大部分资金需投入收益普通的资产,导致整体收益被摊薄。对比数据显示,2025 年三季度规模较小的货基七日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 1.949%,而天弘余额宝收益率不足其六成。

  从行业结构看,三季度货基规模增长主要依赖散户端资金流入,主因存款利率调降及定存集中到期的外溢效应;而机构端规模环比下降 2.1%,核心原因是 R007 与货基利差走扩,货基性价比相对降低。这种结构性分化进一步凸显了大规模货基的收益困境。

  行业展望:流动性价值凸显,投资者需优化配置结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余额宝的核心价值已从 “收益增值” 转向 “支付 + 应急”,其与支付宝生态的无缝衔接、随取随用的流动性优势仍不可替代。

  展望后市,国盛证券预计,随着资金及存单利率继续下行,货币基金收益率可能进一步回落,规模增长或将放缓至低位运行。财通证券则认为,震荡市场中货基的净值稳定性优势仍将凸显,叠加基金销售新规的影响,货基仍是流动性管理的重要选择,CD 利率有望向年初低点逼近。

  业内专家建议,投资者可根据资金使用需求优化配置:应急资金可保留在余额宝或同类高流动性货基中;闲置 3 个月以上的资金,可考虑配置同业存单指数基金(2025 年以来年化收益率约 1.9%);月末、季末等资金利率高点时,可参与国债逆回购增厚收益。

  这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基收益下行,本质是低利率环境下金融市场回归稳健的必然结果。对于投资者而言,正视 “高收益时代落幕” 的现实,建立多元化的低风险理财组合,才是适应市场变化的理性选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1165.html发布于 2025-11-20 09:54:4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