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地产1元“退房”:连年亏损下剥离资产求生

连年亏损,中交地产1元“退房”,称“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华夏时报

中交地产1元“退房”:连年亏损下剥离资产求生

本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在房地产开发业务持续亏损的背景下,中交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交地产”)选择推动主营业务“由重转轻”。

7月25日深夜,*ST中地(000736.SZ)披露,计划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地产集团”),交易价格仅为1元。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中交地产坦言,其“退房”主要原因是地产业务压力过大。继2023年及2024年连续2年净亏后,2025年上半年中交地产又预计净亏损11.90亿元。而因业绩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ST中地已于今年4月1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就1元交易价格的合理性、轻资产业务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中交地产,并按要求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首席研究员宋红卫认为,“转型轻资产是债务压力较大房企的一个突围之路,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投入量较小。”其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尽管物管和资管行业门槛也较低,未来也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只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持续发展。

房地产开发业务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1月底,中交地产宣布拟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给控股股东地产集团。时隔半年,7月25日晚,公司披露了包括对深交所重大资产出售问询函的回复、相关交易的报告书,以及独立财务顾问的意见等多份公告。

“为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公司拟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地产集团。”中交地产认为,通过本次交易置出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可实现上市公司盈利及归母净资产转正,降低上市公司偿债压力,实现业务的战略转型,化解上市公司退市风险。

根据财报,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中交地产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34亿元、-16.11亿元及-51.79亿元,“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已持续对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中交地产预计亏损11.90亿元,对比上年同期(亏损9.71亿元)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4年末,公司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为89.75%,合并口径融资余额合计为576.44亿元,公司一年内需要偿付的有息债务本金合计217.24亿元。尽管坦言“公司面临较大偿债压力”,但中交地产强调,综合考虑可自由支配货币资金、销售回款、控股股东借款和金融机构授信额度等,公司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公告显示,中交地产本次置出资产涉及的股权为上市公司持有的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的全部股权,共有51家公司。

中交地产表示,“拟置出资产总体资不抵债,但不影响其持续经营”。根据拟置出资产模拟合并报表,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1057.93亿元,负债合计为959.74亿元,净资产为98.19亿元,归母净资产为-47.76亿元。置出资产模拟合并2024年度实现收入合计172.5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89亿元,2025年1—4月实现收入118.8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69亿元,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另据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备考审阅报告》指出,交易完成后,中交地产的总资产将从1076.98亿元下降至20.36亿元,营业收入由183.02亿元下降至10.97亿元,但净利润将由-51.79亿元上升至0.91亿元,资产负债率将由89.75%下降至40.17%,货币资金由86.45亿元下降至9.97亿元。

至于“1元人民币”交易对价,中交地产未回复记者的问题。不过公司此前曾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称,该交易对价综合考虑了被剥离资产对应的巨额负债、净资产为负等财务特征,“对价本身不代表资产的市场价值判断,而是债务重组背景下的合理安排,有利于稳定公司经营基本盘”。

推动主营业务“由重转轻”

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后,中交地产未来将聚焦轻资产业务。在回复函中,中交地产称,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剩余的业务(物业管理、资产运营及管理)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盈利性较好。

在上述剩余业务中,为了开拓新的营收增长点,2024年11月中交地产宣布拟近7亿元收购中交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服务”)100%股权。截至2024年末,中交服务在管物业的服务面积为6265万平米,在手订单年合同额12.18亿元,业务覆盖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部5大区域、60余座城市。

资产运营及管理业务主要包括中交服务运营及管理(包括商业策划咨询及招商、运营管理)的办公类资产,以及中交地产自持及运营管理深圳中交科技城、华通大厦等。其中,核心资产深圳中交科技城占地面积11.97万平米,已入驻企业、商户约100多家。2024年末,园区整体出租率为90.32%。

不过,在中交地产的营收中,其轻资产业务的营收占比目前仍然偏低。以2024年为例,其物业管理业务收入仅为7.28亿元,仅占总营收的3.98%。业内分析认为,即使中交地产成功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保壳”,但其未来能否依托物业服务、资产管理与运营等轻资产业务支撑起整体营收盘面,仍需要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已有珠江股份、华远地产、美的置业等多家房企向运营服务模式转型。例如,华远地产2024年4月通过重资产重组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华远集团,实现公司向综合性城市运营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宋红卫认为,从房地产市场走势来看,未来新房市场规模收缩是一个长时期的趋势。在此大背景之下,那些资金实力较强、债务压力较小、具备创新开发能力的企业适合未来的开发业务。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进入轻资产模式,企业仍需关注新的风险、研究新的战略:“换句话说,对于要进入轻资产赛道的企业,依然需要加强企业战略研究和市场形势分析,以更好促进企业竞争力和成长力提升。”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6043.html

(0)
深链财经的头像深链财经
上一篇 2025年8月1日 下午5:52
下一篇 2025年8月1日 下午5:53

相关推荐

  • 从“试验田”到“增长极”,从“先行者”到“领航员”——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周年发展综述

    (记者 张道正)“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渤海之滨,津门潮涌。十载春秋,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开放为楫,以创新为帆,在11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诗。从“试验田”到“增长极”,从“先行者”到“领航员”,这座北方的开放高地,正以制度型开放的澎湃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制度创新:星火燎原,点亮改革试验田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新时代…

    2025年4月21日
    7400
  • 美股全线收高特斯拉英伟达周线四连涨黄金下跌超1%

    当地时间5月16日,全球金融市场延续了近期的波动与分化格局,美股、欧股及商品市场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涨跌表现。其中,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科技股和中概股成为市场亮点;欧股则普遍小幅上扬;而黄金价格显著回落,原油期货则逆势上涨。 在美股市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以0.78%、0.70%和0.52%的涨幅收盘。大型科技…

    2025年5月17日
    5600
  • 经纬辉开股东拟减持不超3%股份,一季度净利下滑六成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

    5月11日晚间,经纬辉开(300120)发布了一则关于股东减持计划的公告。根据公告内容,公司股东董树林及其一致行动人张国祥、张秋凤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7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这一消息无疑引发了市场对该公司未来走势的关注。 作为一家专注于液晶显示和触控显示模组、电磁线及电抗器研发与生产的高科技企业,经纬辉开…

    2025年5月12日
    10500
  • IPO撤回到14亿卖身:思林杰接盘科凯电子的溢价迷局与利益输送疑云

    思林杰(688115)对青岛科凯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凯电子”)的收购案,近期迎来了新进展。这一事件不仅涉及高达14.2亿元的交易金额调整,还牵扯出科凯电子此前在创业板上市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本次重组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3月,思林杰因收到上交所的审核问询函而一度延期回复。然而,在5月14日发布的公告中,公司披露了修订后的收购草案…

    2025年5月15日
    5500
  • 探寻大厂“稳就业”创新样本|德邦快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助力高质量就业

    (记者 蒋永霞)在国家“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指引下,德邦快递创新性地构建了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了行业样板。最新数据显示,德邦已与61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其首创的“四进四出两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2024年,公司投入531万元专项培训资金,累计培养2.8万名员工,实现了企业发展与人才成长的双赢格局。 构建特…

    2025年5月30日
    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