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力锂能(301152)的股东减持计划再次引发市场关注。5月19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持有6.48%股份的股东新材料基金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56.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这一消息不仅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也凸显出当前锂电池材料行业面临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天力锂能首次遭遇大股东减持。早在今年2月,另一股东富德基金便宣布将“清仓式”减持其持有的4.55%股份。在短短三个多月内,两大股东接连抛出减持计划,无疑对公司的股价稳定性和市场信心造成了冲击。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收盘,天力锂能股价报24.13元/股,较上市初期已下跌超过五成,市值仅为28.65亿元,长期处于“破发”状态。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锂电池材料企业,天力锂能在2022年8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主营业务涵盖三元材料、碳酸锂及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然而,上市后的表现却令人失望:2023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超过9亿元,其中2024年归母净亏损高达5.02亿元。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有所收窄,但仍达4055万元。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坦言,主要受产品售价下行、产能利用率偏低以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拖累。
从行业层面来看,天力锂能所处的锂电正极材料领域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导致正极产品销售价格普遍下降,行业整体营收和利润水平显著承压;另一方面,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中低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竞争力并有效控制成本,成为摆在天力锂能面前的重要课题。
除了财务困境外,公司还因法律纠纷陷入经营危机。今年4月,天力锂能及其全资子公司四川天力的部分银行账户被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冻结,涉及金额总计约668.75万元。此次冻结源于子公司与供应商亿富机械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后者在诉讼过程中提出反诉并申请财产保全。虽然公司表示正积极应对相关问题,但此类事件无疑进一步暴露了其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不足。
结合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天力锂能的现状折射出当前锂电池材料行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一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调整期,上游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严峻考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冷淡反应也在提醒企业需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于天力锂能而言,如何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实现逆势突围,将是其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关键命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