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评张仲麟的《连滚带爬下飞机》

访客 2025-11-02 18:09:28 66210 抢沙发
张仲麟的《连滚带爬下飞机》是一部生动描绘主人公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作品,故事以紧张刺激的情节展现了主人公在飞机遭遇紧急状况时,凭借毅力和智慧成功应对挑战的经历,作品语言流畅,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连滚带爬下飞机

开篇即亮明 “民航从业者”“有涵养” 的身份标签,宣称 “关注航空发展是工作更是热爱”,试图以 “内部人” 视角增强权威性。但文中对客舱轮椅服务规范、航司运营流程的无知,与 “见过全球上百个航司服务” 的自我描述严重矛盾

首先,来核实这篇文章提到的信息,张仲陵提到了“国外航司和机场对于残疾人的不友善、甚至刁难,可说是层出不穷。”的三个事例

根据我查证到的信息,2022年,一名15岁、患有脑瘫的女孩克莱尔(Clare),在从达拉斯-沃斯堡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因美国航空未按规定提供舷内轮椅,其母亲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只能让女儿在地板上爬行下机。

但此事引发了巨大丑闻,美国航空最后公开道歉并赔偿。

美国交通部因轮椅服务问题对美国航空处以 5000 万美元罚款,处罚原因集中在轮椅损坏率高、协助不及时等问题,

请问张仲麟作为“民航从业者”“关注航空发展是工作更是热爱”“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民航无障碍设施,所以对于国外残疾旅客出行关注挺多”?对此一点都不知道吗?

既然你拿美国来比,你是否支持深圳机场也必须公开道歉,并赔偿郑智化,并对深圳机场处以巨额罚款呢?

张仲麟还宣称“有一次曼谷飞新加坡的航班”,将客舱窄轮椅作为付费服务,威胁旅客 “不付钱就自己下飞机”,但这一说法既违背行业常识,也无任何实例佐证。客舱窄轮椅属于 “必要助残设备”,而非可选增值服务,中国《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航司免费提供此类设备,这一标准也与国际航协(IATA)的无障碍服务规范一致。

曼谷至新加坡航线的主要承运航司(如泰国航空、新加坡航空)均在官网公开承诺,对特殊旅客的必要协助设备实行免费政策。

张仲麟也是自相矛盾,一方面说“我见过全球上百个航司的特殊旅客服务,从没遇到过轮椅收费这种刁难!”, 一方又说“国外航司和机场对于残疾人的不友善、甚至刁难,可说是层出不穷。” ,这恰恰露了其文章叙事的虚构性 —— 若真有此类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可能找不到任何公开投诉记录或媒体报道。

张仲麟最后拿出的第三个事例,是澳大利亚“廉价航空”捷星航空的例子,但是廉价航空,对无障碍设施确实有不同于全服务航空公司的标准,且这种情况是被相关规定所允许的。

别说无障碍设施,全服务航空公司会提供免费的餐食和饮料,还可能配备毛毯、枕头等物品。廉价航空则通常不提供免费餐食和饮料,如需购买,需另行付费,也很少提供毛毯、枕头等物品。全服务航空公司一般会提供一定额度的免费托运行李重量,不同舱位的免费行李额不同。廉价航空则通常不提供免费托运行李额,或免费行李额较低,乘客如需托运更多行李,需要支付较高的行李托运费,等等

张仲麟用廉价航空的标准来对比全服务航空的标准,他真是是“民航从业者”“关注航空发展是工作更是热爱”“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民航无障碍设施,所以对于国外残疾旅客出行关注挺多”吗?

张仲麟这篇文章的卑劣之处,不在于它“捏造事实”,而在于它“利用事实”“选择性叙事”的歹毒。

通过虚构 “国外航司普遍刁难残疾人” 的叙事,刻意强化 “国外经济发达但道德滑坡” 的印象。这种叙事无视国外在无障碍立法(如美国《航空 Carrier 接入法案》)、监管处罚、航司监管等方面的实际努力,事实上,欧美多国对航司的特殊旅客服务有严格约束:我还查到,英国易捷航空曾因拒绝无陪伴残疾旅客登机被罚款;美国交通部不仅对美航开出巨额罚单,还建立了残疾旅客投诉实时响应机制。这些监管举措与处罚案例,恰恰说明国外对无障碍服务的重视并非虚设,将其描述为 “普遍刁难” 显然是选择性无视。

他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客观评价国外服务,而是通过贬低 “他者” 来洗地,仿佛美国残疾人失去的尊严,就可以自动补充到中国残疾人身上。这是荒谬的。苦难不是可以拿来“对冲”的工具。 郑智化在深圳机场感受到的屈辱,和克莱尔在美国航空感受到的屈辱,是两件独立且同样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他还回避了 “服务是否符合规范”“问题是否得到处理” 等核心问题。

特意强调“这里所说的连滚带爬不是……对心情的描述,而是字面意义上……的动词”。

 这句潜台词是对谁说的?这分明是在隔空羞辱郑智化。“你(郑智化)只是狼狈,人家(美国女孩)才是真爬!你凭什么抱怨?”。 这是对两个受害者的双重侮辱和霸凌。

这种人根本不关心残疾人群体。

当“系统”(深圳机场)被批评时: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家丑不可外扬”,“给境外势力递刀子”,因此他们必须攻击批评者(郑智化)。

当“敌人”(美国航空)出丑时: 他们的“同理心”瞬间爆棚,立刻化身为“民航业内”和“人权卫士”,把受害者的苦难当成“弹药”,用最高亢的语调(“不是人”、“狗一样”)去攻击“敌人”。

项立刚的“同理心”只服务于“他母亲”和“国产品牌”,评项立刚《感谢央视为中国创业者背书》;

而张仲麟的“同理心”,则是相反,只服务于“同情国外残疾人”。

在郑智化事件引发全社会对“无障碍设施”的讨论时,这种文章被抛出来,其功能是:

转移议题: 将一场本应是“向内反思”的社会进步讨论,扭转为一场“向外攻击”的口水仗。

稀释愤怒: 用“美国更烂”来稀释公众对“深圳机场”的愤怒。

合理化冷漠: 它为所有冷漠的旁观者和恶毒的攻击者提供了一个“正当”的借口:“我们之所以攻击郑智化,不是因为我们冷漠,而是因为他(和美国比)太‘矫情’了!”

残疾人的苦难(美国女孩克莱尔)是他的“武器”,用来攻击他的“敌人”; 另一个人(郑智化)的苦难是他的“障碍”,因为这暴露了他所“捍卫的系统”的缺陷,所以他必须消灭这个“障碍”。

他口中的“同理心和善良”,是他手中最虚伪、最肮脏的工具。

从郑智化事件看社会的”冷漠病“

郑智化事件中”症能量患者”的荒谬逻辑

那些骂郑智化 “要特权” 的人,在为自己建一个冷酷牢笼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8060.html发布于 2025-11-02 18:09:2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621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