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一景区部分设计被指观感不适,3 处诡异设计引 24 小时热搜,超 5000 条吐槽直指 “心理不适”
近日,一段时长 1 分 23 秒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悄然发酵,最终引爆全网讨论。视频中,云南丽江荒野之国景区内的数件装置艺术引发密集吐槽:被称为 “三面女孩” 的雕塑眼神空洞,三张面孔朝向不同方向却均呈扭曲姿态;名为 “人体蜈蚣” 的组合造型由多个肢体模型串联而成,线条缠绕交错,在光线照射下投射出诡异阴影。发布视频的网友配文称,本以为是 “治愈系童话小镇”,实际踏入后 “每走几步就浑身发毛,孩子吓得直哭”。
截至 10 月 12 日上午 9 时,相关话题 #丽江荒野之国画风诡异# 已登上抖音热榜第 17 位,累计阅读量突破 1.2 亿次,讨论量超 8.6 万条。在某旅游平台的景区评价区,近 72 小时内新增差评 531 条,占总评价数的 41%,远超该景区此前日均不足 50 条的差评量。有网友晒出对比图,景区官方宣传照中阳光明媚的场景里,争议装置被绿植巧妙遮挡,而实际拍摄的画面中,这些装置突兀地矗立在游览主路线上,与周围彩色木屋的 “梦幻风” 形成强烈割裂。
“这根本不是恶意抹黑,是现场感受的确如此。” 一位 10 月 10 日到访的游客告诉记者,她特意带着 5 岁女儿来打卡 “网红童话王国”,却在看到 “三面女孩” 雕塑时被孩子的哭声打断行程。该游客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有家长匆忙捂住孩子眼睛快步离开,还有年轻游客因 “人体蜈蚣” 造型过于逼真,拍摄时忍不住后退半步。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细心网友发现,这些争议装置均位于景区核心游览区,且未设置任何 “可能引起不适” 的提示标识。
面对汹涌舆情,荒野之国景区工作人员在 10 月 11 日晚间回应称,景区由设计师乔小刀为女儿打造,核心定位是 “梦幻温馨的童话世界”,网络上的负面评价多源于 “部分博主刻意压低亮度、调高对比度进行恶意调色”。该工作人员同时坦言,涉事装置 “设计确实偏夸张,初衷是想做艺术化表达”,并建议游客 “提前在网上看攻略,了解风格后再决定是否前往”。这一回应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因 “将责任推给博主”“未提整改措施” 引发新一轮讨论,某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的负面情绪占比从 62% 升至 78%。
公开资料显示,荒野之国景区于 2023 年正式对外开放,凭借 “手作木屋 + 艺术装置” 的组合特色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日常客流量维持在 2000 人次左右,门票价格为 88 元 / 人。设计师乔小刀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景区内所有装置均 “源于女儿的想象力”,希望打造 “成年人也能找回童心的空间”。但从网友反馈来看,这种 “艺术表达” 显然与大众审美预期产生了偏差,有艺术评论博主指出:“童话的核心是温暖共鸣,而非靠怪异造型制造记忆点,脱离受众心理的创意只会适得其反。”
这场争议并非孤例,近期丽江多个文旅场景均因 “设计与体验脱节” 陷入舆论漩涡。9 月下旬,玉龙雪山下的网红打卡点 “牛奶湖” 因加装绿色铁栅栏引发质疑,网友吐槽 “自然景观被圈成‘牢笼’”,尽管管护局回应称是 “为应对年均超 10 起的救援事件和生态污染问题”,仍有超 3000 名网友在相关报道下留言 “反对过度围栏”。5 月,丽江古城忠义市场内被旅游攻略称为 “隐藏美食地” 的就餐区,因 “地面油渍斑驳、食材堆放凌乱” 被曝 “环境像公厕”,街道办虽承诺改造,但记者回访发现部分区域仍未达标。
类似的创意与争议博弈在全国多地景区反复上演。9 月,河南嵩山玉皇沟景区的 “巨型蛇头” 彩绘因太过逼真引发游客恐慌,最终景区用绿色材料将其覆盖并承诺重新设计。绿维文旅在一份景区设计报告中指出,当前 30% 以上的景区创意争议源于 “忽视受众心理安全”,设计师往往过度追求 “视觉冲击”,却忽略了旅游体验的核心是 “舒适与共鸣”。从事文旅规划多年的刘晓健曾提出,景区打造应遵循 “CPI 模型”,其中 “认知” 维度明确要求兼顾文化差异与情感共鸣,“脱离用户心智的创新只是自说自话”。
对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核心资源的丽江而言,文旅产业的每一步调整都备受关注。2017 年,丽江古城曾因 “游客投诉率居高不下、设施品质退化” 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虽随后完成整改,但 “商业化与体验感失衡” 的隐忧始终存在。如今,从 “法国地中海小镇” 项目引发的文化适配性争议,到荒野之国的设计审美冲突,折射出当地文旅发展正面临 “流量焦虑” 与 “品质坚守” 的深层博弈。
在荒野之国景区现场,记者看到已有工作人员用临时围栏将争议装置围起,并张贴 “艺术展示区,敏感者慎入” 的提示牌。一位正在值班的负责人表示,景区已联系设计师团队商讨优化方案,“不排除对部分装置进行调整或移除”。而在社交平台上,关于 “创意自由与公共体验边界” 的讨论仍在继续,有网友留言:“艺术可以小众,但景区作为公共空间,理应照顾多数人的感受。”
文旅行业常说 “旅游是养女儿的事业,不是卖猪仔的生意”,这句话在流量时代更显珍贵。从张家界 “阿凡达悬浮山” 的成功,到九如山通过 “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 架构实现沉浸式体验升级,诸多案例证明,真正的文旅创新从来不是靠怪异造型博眼球,而是在文化内核、创意表达与游客体验之间找到精准平衡。对于正寻求文旅升级的丽江而言,这场关于 “诡异设计” 的争议,或许正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发展路径的契机。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6065.html发布于 2025-10-12 09:24: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