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aaao

薇诺娜母公司麻烦了:2年3次违规,净利润腰斩,市值缩水超百亿

gaaao 2025-09-18 15:01:27 6 抢沙发

近日,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25年第1期医疗器械检查结果通告,贝泰妮(300957)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云南贝泰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科凝美(昆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被责令“限期整改”。这一纸通报,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资本市场对这家曾被誉为“国货护肤龙头”的警钟。合规问题频发、业绩持续下滑、股东密集减持,曾经风光无限的贝泰妮,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

这并非偶然。监管记录显示,贝泰妮旗下的子公司近年来屡陷合规泥潭。今年1月,其全资子公司贝小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因在拼多多平台销售“薇诺娜玻尿酸多效修护精华液”和“薇诺娜特护霜”时,擅自宣称产品“孕妇可用”“适用人群:通用”,而实际仅为普通化妆品,并未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注册资质,构成虚假宣传,最终被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处以2万元罚款。类似情形早在去年就已上演:上海贝芙汀科技有限公司在推广产品时使用“抗氧修护”“高倍抗氧力”“专研配方抗氧更高阶”等功效描述,而抗氧化属于我国《化妆品功效分类目录》中的新功效类别,需经严格审批方可宣称,但相关产品并未完成特殊化妆品注册程序,因而再度被查处。短短三年内,旗下多家子公司接连触碰监管红线,暴露出企业在高速扩张过程中,对合规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品牌管理与市场执行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带。

作为从云南本土走出的皮肤学级护肤代表企业,贝泰妮自2010年成立以来,凭借“薇诺娜”这一主打敏感肌修护的品牌迅速崛起,并于2021年3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一度成为A股美妆板块的标杆企业。公司以“植物活性成分为核心”“医学背景背书”为卖点,构建起专业、安全、可信赖的品牌形象,陆续孵化出“薇诺娜宝贝”“瑷科缦”“贝芙汀”“姬芮”“泊美”等多个子品牌,试图覆盖从婴童护理到高端抗衰的全年龄段市场。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流量红利见顶以及消费者认知升级,贝泰妮的增长逻辑正在遭遇系统性挑战。

财务数据是最直观的镜子。2021年至2024年,贝泰妮营收由40.22亿元稳步增长至57.36亿元,增幅看似稳健,但净利润却呈现出断崖式下滑:归母净利润从8.63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10.51亿元后,随即掉头向下,2023年降至7.57亿元,2024年进一步萎缩至5.0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3.53%。更令人担忧的是,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2亿元,同比下降15.43%;归母净利润仅2.47亿元,同比暴跌49.01%。这意味着,即便在消费复苏预期升温的大环境下,贝泰妮不仅未能企稳回升,反而加速失速。营收增长乏力与利润深度缩水并存,反映出其成本结构恶化、渠道效率下降、营销投入产出比持续走低的严峻现实。

而在基本面承压的同时,资本市场的态度也趋于冷峻。大股东红杉聚业的动作尤为引人注目。2024年11月,其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1263.88万股,套现约6.54亿元;进入2025年4月至5月,又以33.30元/股的价格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842.59万股,再获资金2.81亿元。更为关键的是,2025年7月24日,贝泰妮发布公告称,红杉聚业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继续减持不超过843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三次减持,超15亿元资金离场,持股比例从高位逐步稀释,背后不仅是财务退出的理性选择,更是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审慎评估。当曾经的战略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市场信心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深入剖析其困境根源,不难发现,贝泰妮的问题远不止于短期业绩波动或个别子公司违规。它本质上是一场“成长型危机”的集中爆发。过去十年,贝泰妮依托医院渠道起家,借力皮肤科医生推荐建立起专业信任壁垒,随后快速转向线上电商与直播带货,在流量驱动下实现了规模跃迁。但这种“先跑马圈地、后补课治理”的发展模式,埋下了多重隐患:一方面,品牌矩阵扩张过快,各子品牌定位模糊、协同不足,导致资源分散、内耗严重;另一方面,营销开支连年高企,2024年销售费用高达38.7亿元,占营收比重接近68%,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而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3.2%,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品同质化风险加剧。更为致命的是,随着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平台兴起,传统依赖大主播、大平台的投放策略边际效益递减,而新兴DTC模式与私域运营能力尚未健全,导致用户留存率下降,复购增长乏力。

此外,监管环境的日趋严格也为贝泰妮敲响警钟。近年来,国家药监局持续推进化妆品注册备案制度改革,强化功效宣称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已有上百家企业因违规宣称被处罚。在此背景下,贝泰妮若仍停留在“重营销轻合规”的旧思维中,无异于逆流而上。每一次行政处罚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品牌声誉的长期折损。尤其对于主打“医研共创”“临床验证”的高端护肤品牌而言,专业性与可信度是其核心资产,一旦受损,重建将极为艰难。

值得警惕的是,行业格局正在重塑。珀莱雅凭借科研投入与全球化布局持续领跑,巨子生物依靠胶原蛋白技术实现差异化突破,华熙生物则以原料端优势向终端延伸。相比之下,贝泰妮的技术护城河不够深厚,品类创新节奏缓慢,国际化进程几乎停滞。在消费升级与理性回归并行的新周期中,消费者不再盲目追逐“专家推荐”,而是更加关注成分透明、实证效果与长期价值。谁能在研发上真正突破,谁才能掌握话语权。

未来之路该如何走?贝泰妮必须完成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的战略转型。首要任务是全面整顿合规体系,建立跨子公司统一的品牌宣传审核机制,杜绝虚假、夸大宣传;其次,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围绕敏感肌修护、屏障重建等核心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不可复制的技术壁垒;同时优化组织架构,厘清各品牌定位,收缩战线聚焦主品牌“薇诺娜”的高端化升级,并探索跨境出海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重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机制,以清晰的战略路径与可持续的盈利模型重获信任。

风暴之中,亦蕴藏转机。倘若贝泰妮能借此契机彻底反思高速增长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摒弃短视行为,回归产品本质,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站稳脚跟。毕竟,中国消费者从未拒绝过真正优秀的国货品牌,他们只是不再容忍虚假的光环与空洞的承诺。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4354.html发布于 2025-09-18 15:01:2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