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aaao

中润光能再度递表港交所:业绩波动加剧,客户依赖与债务风险并存

gaaao 2025-09-18 11:19:57 6 抢沙发

9月15日,这家全球第二大光伏电池片制造商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中信建投国际和中信证券保荐,距离其今年3月首次递表仅半年之隔。表面看,这是中国新能源势力的又一次高光时刻;实则,财报数据无情揭示:去年毛利率暴跌至-10.1%,净利率深陷-12.1%的泥潭,叠加客户依赖与债务如山,IPO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成立于2011年的中润光能,绝非无名之辈。公司专注于N型及P型光伏电池片,并垂直扩张至组件领域,业务遍及32国,拥有超1000家客户。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昭示其行业地位:2024年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量份额达14.6%,在专业化制造商中更以18.3%的市占率称雄。股权结构中,实控人龙大强、孟丽叶夫妇控股50.64%,这份家族企业的野心曾指向A股——2023年5月过会后却悄然撤回,转投港股怀抱。业内分析指出,这或许是A股收紧IPO下的无奈转身,港股更开放的融资环境成了最后一根浮木。

然而,光环之下,财务数据却拉响刺耳警报。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25.17亿元骤降至113.2亿元,毛利更从盈利14.72亿元逆转为亏损11.41亿元,净利润同步崩塌,从赚16.81亿元到亏13.63亿元。毛利率和净利率在2024年首次转负,-10.1%和-12.1%的数字冰冷如刃,直指行业价格战的残酷。光伏电池片销量也显露疲态:2023年34.9GW的峰值在2024年回落至34.5GW。唯一亮点是2025年上半年短暂回暖:营收74.65亿元(同比增26.5%),毛利率回升至19%,净利润12亿元扭亏为盈,现金储备13.22亿元稍缓燃眉之急。但这不过是周期波动中的喘息——光伏行业历来受补贴退坡和产能过剩拖累,中润的反弹能否持续,犹未可知。

逆境中,公司的全球化布局闪现韧性。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高毛利市场,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双基地策略成为引擎。东南亚基地产能飙升:2023年0.8GW,2024年4.5GW,2025年上半年已达7.0GW,占总产量35.7%,主攻越南、美国等溢价市场。法兰克福、加州、上海的运营中心,配合鹿特丹、洛杉矶的物流枢纽,织就一张跨国网络。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以8.3%年复合增速奔向2029年的14996.3GW,中润的海外赌注看似明智。但风险如影随形——国内低价竞争挤压利润,海外贸易壁垒(如美国关税)可能随时扼喉。

真正致命的,是深植于商业模式的双重隐疾:大客户依赖与债务黑洞。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5年上半年飙升至59.2%,最大客户独占17.9%,一旦核心伙伴倒戈,收入将瞬间蒸发。供应商网络同样脆弱,五大供应商采购份额虽从64.5%降至29.3%,但硅片、银浆等原材料断供风险依旧高悬。更触目惊心的是债务:截至2025年6月30日,应付票据12.74亿元、贸易应付款24.96亿元、设备购置欠款23.56亿元,叠加流动与非流动借款合计46.61亿元。流动负债净额高达15.40亿元,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2023年曾达27.74亿元,险些压垮现金流。

递表港交所,无疑是中润光能的自救信号。融资若能缓解债务,或可支持东南亚产能扩张,抢占8.3%增量的全球市场。但投资者需警醒:光伏行业洗牌加速,(如隆基绿能2024年毛利率维持在18%,对比中润的负数,凸显抗风险差距),中润的客户集中度和财务波动恐成IPO拦路虎。若上市成功,资金或优先偿还债务(2025年上半年借款利息吞噬利润的10%),而非技术升级。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要么借资本逆风翻盘,要么被债务拖入深渊。光伏的朝阳产业中,中润光能的故事将成为检验泡沫与机遇的试金石。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4332.html发布于 2025-09-18 11:19:5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