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收 3年翻倍、净利润暴增11倍!强一股份IPO却陷困局:前五大客户占比81%,单客毛利率超60%引质疑
近日,强一半导体(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迎来新进展,首轮问询函回复及最新财务数据一并披露。凭借2022–2024年营收翻倍、净利润激增超11倍的业绩,强一股份迅速成为半导体IPO阵营中的焦点。然而绚烂数字的背后,却隐藏着客户高度集中、关联交易错综复杂、扩产计划与存货压力并存等多重争议。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供应商,强一股份专注于探针卡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晶圆测试阶段,客户涵盖芯片设计公司、晶圆制造厂和封测企业,是国产高端探针卡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据Yole及TechInsights统计,2023年强一股份位列全球探针卡厂商第九,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第六,成为目前唯一跻身全球前十的中国大陆企业。
业绩方面,公司表现堪称“爆发式”。营收从2022年的2.54亿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6.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显著;归母净利润更从1562.24万元跃升至2.33亿元,2024年同比增幅高达1149.33%。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74亿元,净利润1.38亿元,依旧保持强劲势头。
然而高光之下,阴影亦格外清晰。公司的客户结构呈现典型的“单极依赖”。2024年,仅对B公司一家就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占总营收的34.93%。更值得警惕的是,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已从2022年的62.28%一路走高至2024年的81.31%,集中度不降反升。
争议的焦点还在于其异常高的客户毛利率。2002至2025上半年,强一股份向B公司销售探针卡的毛利率始终高于其他客户,2025上半年甚至高达61.62%,显著高于公司其他客户平均35.45%的水平和行业45%–50%的基准线。如此巨大的利润差,自然引发监管对其交易公允性的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业务是否具备真正的市场独立性?
关联方交易同样迷雾重重。实控人周明控制的圆周率半导体(南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仅一年后便成为强一股份的重要供应商。更令人费解的是,强一股份在报告期内将已产生稳定收入的功能板、芯片测试板业务,以账面价值整体转让给圆周率,直接导致自身相关业务收入大幅萎缩。这一操作缺乏充分商业说明,也未披露是否经过第三方评估,其背后的合理性存疑。
人员与股权的高度重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疑虑。圆周率27名员工曾就职于强一股份,包括前董事及生产副总;股东结构中超半数与强一股份存在关联。圆周率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累计金额超1.5亿元,却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多轮外部投资,其经营逻辑与资金流向成谜。
再观募投计划,强一股份拟募资15亿元,其中12亿将用于南通研发及生产项目,计划大幅扩充2D、2.5D MEMS探针卡及薄膜探针卡产能。但公司现有产品的产销率始终低于85%,产能并未完全消化。更夸张的是,仅薄膜探针卡一项的新增产能就达5000张,相当于过去三年2D MEMS探针卡总销量的4.7倍。如此激进的扩产,与当前市场的消化能力形成鲜明反差。
与此同时,公司的存货规模持续攀升,跌价风险居高不下。截至最近报告期,存货账面余额已突破1.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达24.35%,远高于同行约10%的水平。长库龄原材料和半成品成为计提主力,表明其库存周转和产品适销性面临严峻挑战。
强一股份的IPO之路,既承载着国产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期待,也交织着财务数据背后的种种疑问。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审视下,其能否真正“强”起来,仍待时间给出答案。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4088.html发布于 2025-09-16 09:48: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