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aaao

新娘和狱友组团诈婚骗取近200万,五进宫"职业新娘"与同伙的覆灭

gaaao 2025-11-21 10:17:22 7 抢沙发
一名多次入狱的诈骗新娘与一名狱友联手,以婚姻诈骗手段骗取近200万元,他们利用虚假的婚姻介绍和相亲过程,诱骗受害者的信任,最终实施诈骗行为,他们的罪行最终被揭露,团伙成员被警方逮捕并面临法律制裁,这起事件再次提醒人们警惕婚姻诈骗的危害,并呼吁社会各界加强防范意识。

2023年5月的河南乡村,冉某家张灯结彩的婚礼现场正播放着《婚礼进行曲》。41岁的新娘赵某身着洁白婚纱,挽着新郎冉某的手臂走向礼台,双方亲友团掌声雷动——至少在当时看来,这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农村婚礼。冉某不会想到,眼前这位笑靥如花的新娘,竟是有着5次诈骗前科的"职业婚骗";更不会察觉,身边这位热情招呼宾客的"丈母娘",其实是新娘的狱友张某;就连端茶递水的"舅舅""嫂子",全都是临时客串的"演员"。这场耗费30多万元的婚礼,从一开始就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11月1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二审判决书揭开了这个犯罪团伙的全貌:以赵某、张某为首的6人诈骗团伙,在2020年至2023年间,通过虚构身份、扮演亲属、举办假婚礼等手段,连续对5名男性实施"婚姻诈骗",涉案总金额高达177万余元。主犯赵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11个月,这个41岁的女人在过去11年间,已经5次因诈骗罪进出监狱,却始终不知悔改。

婚礼现场的"演员亲友团"

冉某与赵某的"缘分"始于2023年2月。经媒人介绍相识时,赵某自称离异单身,张某则以"后妈"身份陪同见面,当场收下了2888元见面费。在随后的交往中,赵某表现得温柔体贴,不仅主动到冉某家"认门",还对未来生活描绘得绘声绘色。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冉某,在3月就支付了94520元订婚钱及金饰,5月又花费88000元举办婚礼,加上酒席钱47900元,前前后后投入30多万元。

婚礼当天的细节如今看来处处是破绽:"丈母娘"张某全程紧盯礼金箱,"舅舅"崔某致辞时眼神躲闪,"嫂子"段某收完改口费后便匆匆离场。这些临时拼凑的"亲友团"成员,其实都是张某通过狱友关系找来的同伙。直到婚后半年赵某突然"失踪",冉某才在家人提醒下报警。警方调查发现,所谓的"新娘"早已卷款跑路,那些"亲戚"更是查无此人。

婚骗团伙伪造的婚礼现场(图片来源:CCTV1《今日说法》)

卷宗显示,冉某并非唯一受害者。43岁的刘某在2021年被骗走52万元,51岁的丁某2022年损失48万元,他们都经历了与冉某相似的"恋爱-订婚-结婚-失踪"流程。这些受害者多是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普遍存在"娶妻心切"的心理,这让赵某团伙有机可乘。

狱友搭伙的"婚姻诈骗流水线"

判决书披露的细节令人震惊:这个犯罪团伙的核心成员赵某与张某,竟是在监狱服刑时相识的"狱友"。1982年出生的赵某,自2012年起就因诈骗罪四进宫,2018年第5次获刑后,2019年3月才刑满释放;而1966年出生的张某,同样有3次诈骗前科,2018年底出狱后便与赵某一拍即合。

两人构建了分工明确的"诈骗流水线":赵某凭借姣好外貌负责"扮演新娘",张某利用人脉寻找目标并安排"亲友团",陈某、崔某等人则根据角色需要客串不同亲属。他们甚至总结出一套"行骗话术":初次见面要表现得羞涩保守,订婚时主动提出"彩礼存共同账户"获取信任,婚礼后以"回门"为由拖延领证,最后找借口(如"母亲生病""弟弟结婚")骗取最后一笔钱后消失。

为增强可信度,团伙还会伪造身份证、离婚证等证件。在宁某被骗案中,陈某让其父母冒充赵某亲属,甚至带着"准女婿"去老家"认门"——那其实是租来的民房。宁某回忆:"当时看她家挺破旧,觉得这姑娘朴实,没想到全是演的。"

五进宫累犯的疯狂反扑

赵某的犯罪记录堪称触目惊心:2012年7月因诈骗判6个月,同年11月再判1年,2013年8月判2年10个月,2014年8月判2年,2018年4月判3年——几乎是刚出狱就作案,诈骗金额从最初的几万元飙升到后来的几十万元。这次与张某联手后,更是将诈骗产业化,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间疯狂作案5起。

法院审理查明,赵某在本案中单独或伙同他人实施诈骗5起,涉案金额1770184.2元;张某参与诈骗665868元,陈某参与940821元。这个数字背后,是5个家庭的破碎:冉某为筹彩礼借遍亲友,至今还在还贷款;丁某因婚骗事件精神失常,需要长期服药;宁某与父母关系决裂,独自外出打工。

2024年10月,南乐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赵某因诈骗罪(累犯)判处有期徒刑13年11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张某判10年9个月,罚金10万元;陈某判6年6个月,罚金5万元;其余3名从犯分别获刑1年1个月至1年9个月。一审后段某以"家庭困难"上诉,二审法院考虑其丈夫滞留国外、3个子女年幼且父母重病,改判缓刑两年。

6名被告人在庭审现场接受宣判(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177万赃款的追缴困局

尽管法院判决责令赵某退赔107万余元,但执行难度极大。判决书显示,赵某名下无房产无存款,其诈骗所得早已被挥霍一空;张某退赔13万元,陈某退赔50万元并取得部分被害人谅解,这已是团伙成员能拿出的全部财产。对于冉某等未获足额赔偿的被害人,司法机关正在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

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类婚姻诈骗案件侦破后,赃款追缴率通常不足30%。建议公众在婚恋中提高警惕,尤其要核实对方身份信息,避免大额现金交易。"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法院审理的婚姻诈骗案件中,农村地区占比达68%,被害人平均年龄42岁,单笔涉案金额中位数为28万元。

法院判决书显示赵某需退赔被害人107万余元(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这场由狱友精心策划的婚姻骗局,最终以6人锒铛入狱收场。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当"结婚"成为一门犯罪生意,当"亲友"沦为诈骗道具,我们该如何守护婚姻的纯粹性?对于那些渴望组建家庭的普通人而言,这场案件无疑是一记警钟——真爱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以"天价彩礼""闪电结婚"的方式降临。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1414.html发布于 2025-11-21 10:17: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