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aaao

75岁老人全网求认干女儿:给一套房,月付3千,只求晚年有人递口热饭

gaaao 2025-11-21 10:03:03 6 抢沙发
一位75岁的老人全网寻找愿意成为其干女儿的善良人士,老人承诺给予一套房产作为回报,并每月支付3千元的费用,他希望能有人陪伴晚年,享受家庭的温暖和有人递上一口热饭的日子,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孤独和渴望亲情的问题,寻找干女儿的行为也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025年11月19日,郑州一间略显陈旧的居民房里,75岁的马阿姨对着《小莉帮忙》栏目的镜头,用布满皱纹的手抹了把眼泪。"我现在就想找个干女儿,"她声音发颤,"每月给她3000块工资,以后还能给她一套房。"这个看似"优厚"的条件背后,是一位独居老人最卑微的生存请求:"就怕哪天倒在路上,连个管我的人都没有。"

郑州老人求助认干女儿.png

哮喘缠身的独居生活
马阿姨的家在郑州老城区一栋没有电梯的居民楼三层。推开房门,扑面而来的是混合着药味和灰尘的气息——客厅地板上散落着未叠的衣物,餐桌上放着吃剩的半碗面条,窗台上的哮喘药已经见底。"走路100米都喘得不行,"她指着墙角的氧气瓶,"上个月摔了一跤,在地上躺了三个小时才爬起来。"

这位75岁的老人早年离婚,两个女儿是她仅有的亲人。但如今大女儿在外地工作,半年前突然断绝联系,"她说财产不要了,以后也不管我了";40多岁的二女儿患有精神残疾,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更让人心酸的是,马阿姨翻遍手机通讯录,竟找不到一个能随时联系的亲戚。"年轻时总觉得自己能行,现在才知道,人老了连口热饭都难。"

独居老人生活场景.jpeg

"财产换陪伴"的无奈承诺
在《小莉帮忙》的调解室里,马阿姨拿出两份房产证和一张存折。"现在住的这套留给二女儿,"她指着其中一本房产证,"另一套60平米的房子,还有40万存款,都可以给干女儿。"为了证明诚意,她甚至愿意先支付每月3000元的"工资","只要她能每天来看看我,帮我买买菜、收拾下家。"

记者尝试联系马阿姨的大女儿,电话接通后对方语气激动:"我自己都没工作,怎么管她?"当被问及是否愿意接母亲去农村同住时,大女儿突然挂断电话。再次拨通后,她带着哭腔说:"非要把我逼成精神病吗?她的东西爱给谁给谁。"这段破碎的对话,让这场家庭矛盾的冰山一角逐渐显露。

法律框架下的亲情困境
"即使女儿声明放弃财产,赡养义务也不能免除。"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席军旗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民法典》第1067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但现实中,如果子女确实没有赡养能力,法律也难以强制执行。"

对于马阿姨提出的"遗赠扶养协议",席律师指出这是合法可行的解决方案。"协议需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比如照顾的具体标准、财产交付方式等。"他特别提醒,这类协议最好经过公证,"避免日后出现'人财两空'的纠纷。"

遗赠抚养协议法律文件.jpeg

当亲情变成"交易"
在郑州某养老院工作的王女士看完新闻后唏嘘不已:"上周刚有位老人把房产留给护工,结果不到半年就被送回来了。"她透露,近年来"以房养老"引发的纠纷年均增长15%,"很多老人分不清雇佣关系和亲情,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而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的讨论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质疑"这是把亲情明码标价",也有人感叹"如果子女靠谱,谁愿意走这一步?"一位自称"90后"的网友留言:"我奶奶去年去世前,也是天天抱着手机等子女电话。有时候,老人要的不是房子,只是个念想。"

老人与干女儿温情互动_2.jpeg

中国式养老的现实考题
马阿姨的故事并非个例。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独居老人已达1.2亿,其中15%存在"日常照护缺失"问题。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认为,这场"房产寻女"风波折射出传统养老模式的崩塌,"当子女流动成为常态,社区养老、互助养老等新形态必须及时补位。"

截至发稿,马阿姨已经收到20多个报名电话,但她仍在犹豫:"昨天有个小姑娘来家里,进门就问房产证在哪。"她摸着沙发扶手上磨出的破洞,突然低声说:"其实我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窗外,郑州的深秋落叶正一片片飘落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1397.html发布于 2025-11-21 10:03: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