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可引进印度年轻人!专家名字曝出,遭狂嘲

最近这阵子,专家建议又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先是有人提议”年轻人可以把闲置房子租出去赚房租”,接着又有”建议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先去结婚生子”的说法,这不,长江商学院的李伟教授又抛出个重磅观点:”从印度引进年轻人口,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这话一出,社交平台瞬间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脑洞大开的神建议”,也有人直摇头:”专家是不是对国情和现实有什么误解?”

专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可引进印度年轻人!专家名字曝出,遭狂嘲

先别急着否定专家的出发点。数据摆在那儿,确实挺让人焦虑的:按照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5亿,差不多每3个人里就有1位老人。养老床位够不够?医疗资源跟不跟得上?劳动力从哪儿来?这些问题像悬在头顶的利剑。但问题是,”从印度引进年轻人”这个方案,乍一听像给口渴的人递了杯海水——看着能解燃眉之急,喝下去只会更难受。

咱们先说说文化这道坎。中国讲究”百善孝为先”,儒家文化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几代同堂互相照应是传统。可印度呢?宗教信仰错综复杂,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各有各的规矩,光饮食禁忌就能列出一长串:牛是神圣的不能吃牛肉,猪是不洁的不能吃猪肉,还有种姓制度留下的隐形隔阂。试想一下,让习惯了每日诵经的年轻人住进四世同堂的中国家庭,光是年夜饭吃什么就能引发一场文化地震。有网友说得直白:”先不说能不能融入,光清真寺和佛寺隔街相望,逢年过节各自敲钟诵经,这画面想想都头大。”

专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可引进印度年轻人!专家名字曝出,遭狂嘲

再看看现实资源的压力。现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还在为”租不起学区房””挂不上专家号”发愁呢,要是突然涌入大量外籍劳工,住房怎么解决?孩子上学要不要挤占本地名额?医疗系统本就压力山大,再加上语言不通的沟通成本,急诊室怕是要变成”国际翻译现场”了。有网友算了笔账:”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30多平米,引进100万年轻人就得新增3000万平米住房,这相当于再建小半个北京城,钱从哪儿来?地从哪儿找?”

在微博相关话题下,10万多条评论里几乎一边倒地吐槽。有网友翻出教授履历调侃:”人家是研究转型经济学的,可能没转过中国民生这道弯。”更多人则是借题发挥,把这些年听过的”奇葩建议”来了个大盘点:”之前有专家说’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房子’,现在又要’引进外国人抢工作’,合着普通人手里又是房又是钱,就缺个会提建议的脑子?”

当然,也有理性的声音在分析可行性。一位在印度工作过5年的网友分享经验:”印度官方语言就有22种,英语普及率不到10%,大部分年轻人连印地语都说不利索。就算引进来,是让他们去电子厂打螺丝?还是去写字楼当白领?语言不通连车间指令都听不懂,更别说融入企业文化了。”还有做人力资源的博主指出:”中国现在缺的不是劳动力数量,而是高技能人才。印度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才8年,咱们产业升级需要的是会操作数控机床的技工,不是只能干体力活的劳动力,引进来 mismatch(不匹配)怎么办?”

专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可引进印度年轻人!专家名字曝出,遭狂嘲

最扎心的还是关于”尊严”的讨论。有网友反问:”为什么解决中国问题要靠外国人?咱们自己的年轻人不愿意生,是因为不想承担责任吗?还不是被房贷、教育、医疗压得喘不过气。专家与其琢磨怎么’借人’,不如想想怎么让年轻人敢生、愿生。”这条评论获得20多万点赞,底下跟帖清一色是”说到心坎里了”。

其实网友们抵触的不是”引进外籍劳工”这个具体建议,而是对”专家脱离现实”的担忧。老龄化是道复杂的题,但解题思路从来不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看身边那些实实在在的需求:

想让年轻人愿意生,就得真金白银地补贴。成都已经开始试点”育儿补贴金”,生二孩每月发500元,生三孩每月发1000元,虽说钱不多,但至少传递了个信号:生孩子不是家庭独自的事,社会得搭把手。还有长沙推出的”租购同权”政策,租房家庭的孩子也能就近入学,这对买不起学区房的年轻父母来说,比任何口号都实在。

专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可引进印度年轻人!专家名字曝出,遭狂嘲

要解决劳动力短缺,与其盯着国外,不如盘活国内资源。日本65岁以上老人就业率超过20%,很多人在便利店、出租车行业发挥余热。咱们完全可以开发”银发人力资源”,让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医生返聘,既缓解人才缺口,又能让老人实现自我价值。浙江已经在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年轻人照顾老人积累”时间币”,未来自己老了可以兑换服务,这种代际互助说不定比单纯引进劳工更有温度。

至于文化融合的难题,看看深圳就知道了。这座移民城市用40年时间让五湖四海的人落地生根,靠的不是强制同化,而是包容的政策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如果真要探讨外籍人才引入,或许该先从高端人才开始试点,比如吸引印度软件工程师、科研人员来华,用技术合作带动有限度的人口流动,而不是搞”大水漫灌”式的移民。

说句心里话,咱们不排斥专家提建议,甚至期待听到更多专业声音。但专业应该体现在对现实的精准把握,而不是用”雷人语录”制造话题。就像李伟教授,他写的《中国经济新征程》里不乏对产业升级的深刻洞察,可一旦脱离自己的研究领域,在人口政策这种涉及千家万户的议题上信口开河,难免会让人质疑”是不是把学术研究当键盘侠式的吐槽了”。

专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可引进印度年轻人!专家名字曝出,遭狂嘲

网友的吐槽其实藏着期待:希望专家们在开口前,能去菜市场听听大妈们聊养老难题,去产房外看看年轻父母的焦虑,去城中村转转看看租房族的生存状态。当建议能触碰到真实的生活褶皱,当研究能对接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这样的观点才会有说服力,才不会被当成”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版。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0417.html

(0)
深链财经的头像深链财经
上一篇 2025年5月20日 下午1:19
下一篇 2025年5月20日 下午1:19

相关推荐

  • “甲亢哥”长沙之行上热搜,芒果台获全网差评,长沙文旅尬了

    最近网上挺热闹,有个美国网红甲亢哥来咱们国内转了一圈,北京、上海、重庆都去了,每到一处都挺受欢迎,可偏偏到了长沙,闹得不太愉快。本来大家都盼着长沙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展示展示,结果没成想,长沙文旅反而被骂上了热搜,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甲亢哥在咱们这儿算挺有名的,尤其是他作为大张伟的“黑粉”,粉丝们都盼着他和大张伟能同框,肯定特别有看点。之前他去别的城市,像北京…

    2025年4月9日
    7200
  • 著名主持人曹颖患胃癌!术后8天就开直播带货,她的担忧曝出

    娱乐圈这摊子事儿,就像咱小区楼下的公告栏,总有让人揪心的消息冒出来。最近好多人都在聊曹颖,就是那个当年在电视上又主持又演戏的姐姐,她自个儿在节目里说得了胃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据说她做完手术才8天就回去直播带货了,这事儿搁网上可炸开了锅,评论区跟菜市场早市似的,啥说法都有,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说起来曹颖也算咱们看着长大的“熟人”了。7…

    2025年5月23日
    100
  • 男童被“后妈”虐死案今开庭,生母讲述男童被虐过程,令网友震惊

    今天,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热搜,手指滑动间,“3岁男童被虐致死案开庭”的词条撞进视线。评论区里铺天盖地的愤怒与心疼,让人心头一紧。这起发生在上海的悲剧,早已不是冰冷的新闻事件,而是无数人心中的一根刺——那个叫黄梓澈的小男孩,终究没能等到四岁的生日,永远停在了2024年的夏天。 时间回到去年8月,当马女士接到上海儿童医院的电话时,怎么也想不到,电话那头会是儿子濒…

    2025年4月17日
    11800
  • “订婚强奸案”明日宣判,男方母亲不接受有罪判决,坚称女方自愿

    明天就是4月16号了,山西大同的法院门口估计又得围不少人。要说这事儿,真是让人唏嘘——一对本该谈婚论嫁的年轻人,因为一场订婚宴后的争执,生生把日子过成了连续剧。男方被关了快两年,两家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网上更是吵得不可开交,连“订婚到底算不算数”“自愿还是强迫怎么界定”这些话题都被翻出来说了个遍。 故事需要从2023年5月说起。阳高县27岁的席家小伙和24岁的…

    2025年4月16日
    6700
  • 原配堵小三后续:小三正脸照被曝,长得挺漂亮,有更多内幕曝出

    婚姻这事儿,就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可要是有人硬往里面塞沙子,任谁都得硌得慌。尤其是女人,嫁错了人就像掉进了泥坑,挣扎起来那叫一个难看。4月9号那天,河北邢台清河县的街头就上演了这么一场让人唏嘘的戏码,一个女人当街堵住老公和小三,那场面,简直比电视剧还热闹。 4月9号,大街上围了好多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好多人举着手机拍呢。只见一个穿黑衣服的女人,旁边…

    2025年4月12日
    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