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间,亚士创能(603378)接连发布两条冻结公告,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一方面,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部分股票被司法冻结;另一方面,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持有的股份也遭遇大规模冻结。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暴露了亚士创能在资金链和债务管理上的潜在风险,也折射出其近年来经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根据公告内容,因江苏巴德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亚士创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749万股被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冻结,占回购专户所持股份比例的94.77%,占公司总股本的1.75%。与此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创能明、实际控制人李金钟及其一致行动人润合同生所持股份均被100%冻结,累计冻结股份数量达到1.4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80%。冻结背后,是与中财招商保理之间的1.5亿元债务纠纷以及另一笔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及时履行的现实压力。
从数据来看,亚士创能当前面临的财务状况可谓不容乐观。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0.52亿元,同比下降34.01%,归母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录得-3.29亿元,降幅高达647.21%。进入2025年后,这种亏损态势仍在延续:一季度营收仅为1.04亿元,同比下滑64.81%,归母净利润再度亏损9258.71万元,同比下降13.28%。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将其归结为行业环境变化、工程项目进度放缓以及自身业务风险防控策略调整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亚士创能并非首次陷入类似困境。自2020年以来,受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外部环境冲击,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承压。而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亚士创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客户结构、降低高风险订单比例等,但同时也导致收入规模显著下降。此外,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的大额资产减值准备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成为拖累业绩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资本市场层面,投资者信心似乎已受到明显打击。截至5月20日早盘,尽管亚士创能股价小幅上涨1.31%,报收于6.95元/股,但与2020年9月的历史高点相比,跌幅已超过八成,市值缩水至不足30亿元。这样的表现显然难以令股东满意,也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情绪。
综合来看,亚士创能此次股份冻结事件既是短期流动性危机的具体体现,也是长期经营问题积累的结果。如何妥善解决现有债务纠纷、恢复主营业务增长动力,并重建投资者信任,将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重大课题。同时,这一案例也为其他企业敲响警钟——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唯有加强内部治理、优化资源配置并保持稳健运营,才能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