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隐形“药王”销售大滑坡,这也能怪医保?

访客 2025-11-05 19:06:38 32793 抢沙发
隐形“药王”销售出现大滑坡,这一现象不能仅仅归咎于医保政策,虽然医保政策的调整对药品销售市场产生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药品市场本身的竞争状况、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行业监管等因素,需要全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10月24日,血制品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发布2025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近10%,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2.16%,三季度单季下滑达到近43%。

华润旗下的博雅生物也显示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前三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18.38%,但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7.55%。其余部分血制品企业则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比如上海莱士、派林生物前三季度营收分别同比下降3.54%、14.4%,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近20%、34.19%。

血制品企业业绩集体爆雷,对此不少企业回应:近期人血白蛋白为主的主要血制品出现需求放缓、价格下调导致。

什么原因导致这一问题会如此突然、如此集中地出现?

某血制品上市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健识局:去年年底以来,医保控费更加严格,医院严格执行报销条件,导致人血白蛋白院内用量减少30%-40%,现在进口、国产品种普遍在降价抢市场,价格降幅在20%左右。

他表示,这一趋势短期看不会扭转,可能等价格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市场才能稳定下来。

隐形“药王”,跌落宝座

血制品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其中,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也是目前国内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广泛用于肿瘤、肝病等治疗,是大部分血制品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2001年起,国内就不再审批新的血制品生产企业,对浆站设立的管理也极其严格,导致血制品长期供不应求。2023年国内原料血浆需求量超过16000吨,但当年全国单采血浆站只采集了约12079吨。

不得已,国家开放了人血白蛋白的进口,这是中国唯一允许进口的人源性血液制品。

国内能生产血制品的企业捧上了金饭碗。以天坛生物为例,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年增长,增速也一路走高,分别为15.92%、25.99%和39.58%。

但是从2024年底开始,医保政策迅速收紧。上述市场部负责人告诉健识局,除了限定适应症外,人血白蛋白的医保报销条件是白蛋白浓度在30g/L以下,但是此前实际使用上一直比较宽松。去年年底起,DRG/DIP等各种医保控费政策趋严,医院严格执行30g/L的条件限制。

江苏某肿瘤患者家属告诉健识局,其母亲今年生病,检测报告显示白蛋白浓度为31g/L,但医院表示目前报销政策严格,只能自费在院外购买。

人血白蛋白其实是国内隐形“药王”。2020年到现在,人血白蛋白一直牢牢占据国内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榜首位置,销售额远超其他药品。自从严格执行30g/L的规定,今年人血白蛋白实际减少了30%到40%的用量。

上述企业人士表示,去年年底白蛋白供应还比较紧俏,代理商还在大量囤货,没意识到DRG/DIP的严格程度,到今年反应过来为时已晚。经销商只能降价清库,“和飞天茅台的情况一样”。

市场恶性竞争

上述人士进一步介绍,由于国外血制品供应管制更为宽松,这一轮降价由进口品种带头。

山东某患者家属告诉健识局,前一阵子基立福同规格产品还卖410元,昨天买已经降到390多元。

图源:患者提供产品图

健识局查询其提供的白蛋白产品图发现,同规格产品出现在今年广东联盟集采续约的中选结果中,中标价格为420元。山东并不在广东联盟省份,但实际售价已经比集采中标价还低出近30元。

进口白蛋白降价后,国产品种只能被动跟进,普遍降幅在20%左右。这一趋势反映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天坛生物上半年人血白蛋白毛利率下滑了11.6%;华兰生物、博雅生物也在接待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白蛋白等产品需求端景气度下滑,供大于求,价格呈现一定的压力,较去年同期略有下行。

上述人士解释称:血制品谈不上什么差异化竞争,各家原料和工艺相差不大,医院都是哪个便宜采购哪个。现在市场出现恶性竞争,只能降到降不下去了才会停止。

部分血制品企业已经卖不动货。博雅生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本部批签发数据折合为10g/瓶(20%,50ml)计算,白蛋白产品销量下滑4.61%。价格跌销量也跌,导致博雅生物本部上半年血制品业务营收下滑7.73%、净利润下滑17.30%。

前有低价的进口白蛋白拦路,后有人工合成的白蛋白追来。目前,禾元生物的重组人白蛋白已经在售,规格为10g(20%,50mL)*1瓶/盒的售价约890元。

对于“人造白蛋白”,血制品企业倒不是很担心。一方面禾元的产品只获批了一个适应症,即“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更关键的是,禾元的重组产品比人血白蛋白贵一倍,价格上没有优势。

但产能上来后就不好说了。根据禾元生物招股书,公司已经募集16.57亿元用于建设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产能能达到120万吨。按照2021年的批签发数据,这相当于近1/5的白蛋白市场。禾元生物认为产量上来后,人造白蛋白比人血白蛋白价格更有优势。

血制品企业正在拓展适应症上想办法,比如针对白蛋白浓度在30g/L到40g/L之间的患者应用白蛋白,但短期内难以实现。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8615.html发布于 2025-11-05 19:06:3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279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