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士达新上任董事李春英拟减持套现近1800万 距任职仅三日引关注
科士达新任董事李春英在任职仅三天后计划减持股份并套现近1800万,引发市场关注,这一举动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保持高度关注,此举也引发了关于公司治理和透明的讨论,科士达新任董事李春英在短短三天内计划减持股份并套现近千万,引发市场热议,市场对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保持关注,并引发公司治理和透明度的讨论。
11月23日晚间,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科士达 002518.SZ)一纸减持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公告显示,公司新任董事李春英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42.4万股股份,以公司11月21日42.57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最高可套现1805万元。而令人玩味的是,这位拟减持的董事,三天前才刚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当选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任期长达三年。
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李春英目前直接持有科士达169.63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29%。此次其计划减持的股份数量不超过42.4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07%,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时间窗口设定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按照A股市场惯例,15个交易日的间隔期主要是为了规避内幕交易风险,确保信息披露公平性。
对于减持原因,科士达在公告中明确标注为“个人资金需求”,这一表述在A股高管减持公告中较为常见。股份来源则涵盖了首次公开发行前的原始股份、历年权益分派送转的股份以及通过股权激励获得的股份,三类股份的构成也印证了李春英作为公司资深员工的身份。公告同时强调,此次减持计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此前承诺,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对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及持续经营能力无重大影响,减持期间如遇窗口期将暂停操作。
时间线的巧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科士达11月20日晚间发布的另一则公告,公司当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李春英为第七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任期与第七届董事会一致,均为三年。从11月20日任职到11月23日披露减持计划,间隔仅三个自然日,这种“刚上任就减持”的操作在资本市场并不多见。
公开资料显示,李春英是一位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技术型管理人才。其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早期曾在河北保定四八二厂、国家建材局秦皇岛玻璃研究院等单位从事技术工作,后转型企业管理岗位,担任过深圳多家实业公司的副总经理。2004年,李春英加入科士达,从全资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等岗位逐步晋升至公司董事,在公司任职已超过20年,是伴随科士达成长的核心管理层成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特别指出,李春英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持股5%以上股东均无关联关系,其任职及减持行为均为独立决策。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科士达近期的经营状况或许为此次减持提供了一定背景。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1.59亿元,同比下降23.54%;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3.38%。截至2025年11月24日午间,科士达股价报42.09元/股,较11月21日收盘价下跌1.13%,总市值245.06亿元。尽管业绩有所下滑,但公司当前股价仍处于相对高位,这可能是李春英选择此时减持的重要考量。
在A股市场中,职工代表董事减持并非个例,但短期任职后即减持的情况较为罕见。不久前,汉宇集团就曾披露职工代表董事郑立楷的减持计划,其拟减持不超过80万股股份;阳光电源则在11月中旬完成了包括职工代表董事在内的多位高管的减持计划。不过这些案例中,高管任职时间均较长,像李春英这样“上任即减持”的情况仍属少数。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职工代表董事作为连接管理层与员工的重要纽带,其减持行为更容易引发市场对公司内部信心的猜测,尽管此次减持比例较低,但短期任职与减持的时间差仍可能对投资者情绪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此次减持计划需要客观看待。从减持规模来看,42.4万股的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仅0.07%,对公司股权结构影响微乎其微,也不会改变当前的控制权格局。从股份来源看,李春英持有的股份多为长期持有,此次减持属于个人资金规划的可能性较大。此外,科士达在公告中已充分提示风险,且明确了减持的合规性,投资者无需过度解读。
截至发稿,科士达尚未就此次减持计划进一步回应市场疑问。后续,随着减持窗口期的开启,李春英的减持进度以及公司股价表现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这家深耕电源设备领域多年的企业而言,如何平衡高管个人诉求与投资者信心,或许是此次减持事件背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1860.html发布于 2025-11-24 11:28: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