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aaao

高利贷计息陷阱频发 业内拆解三大套路警示风险

gaaao 2025-11-24 09:39:46 23 抢沙发
近年来,高利贷计息陷阱频发,给消费者带来巨大风险,业内人士揭示出三大套路,警示风险,这些套路包括虚高宣传、隐形收费和滚雪球式利息增长等,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了解借贷产品的真实利率和费用,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近期多地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记者从法院及金融监管部门获悉,纠纷核心多集中于高利贷计息方式争议。不少借款人因误判“低息”表象陷入债务漩涡,业内专家提醒,高利贷不存在“划算”计息方式,其隐藏的复利、砍头息等套路往往导致债务规模失控。
据某法院民事审判庭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中,42%的案件涉及高利贷计息争议,其中近七成借款人不清楚实际利率远超法律保护上限。为厘清高利贷计息陷阱,记者结合典型案例及法律规定进行了专项调查。

法律红线明确:年利率超13.8%部分不受保护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张某向记者介绍,高利贷并非单纯“利息高”的模糊概念,而是有明确法律界定标准。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修订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民间借贷利率划定了刚性红线。
该规定明确,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2025年11月一年期LPR为3.45%,据此计算,当前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3.8%。“这意味着即便双方约定更高利率,借款人只需偿还本金及13.8%以内的年利息。”张某强调。
记者走访多家民间借贷中介及小额贷款公司发现,市面上部分非正规借贷渠道的实际年利率普遍在36%至120%之间,远超司法保护上限。这些渠道通过三种隐蔽计息套路掩盖高利率本质,成为债务纠纷的主要诱因。

套路一:复利“驴打滚” 10万元两年滚至28万元

复利计息(俗称“驴打滚”)是高利贷最常用的套路之一,即每月利息计入下月本金循环计息。某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显示,借款人因忽视复利风险导致债务规模激增。
案件当事人、某餐饮经营者王某于2023年为周转资金借款10万元,双方约定月息3分(月利率3%),到期不能偿还则按复利计息。法院审理数据显示,该笔借款的计息差异显著:
若按单利计算,一年后本息合计为10万元+10万元×3%×12=13.6万元;但实际执行复利计息后,首月利息3000元计入次月本金,次月本金变为10.3万元,以此类推,一年后本息合计达10万元×(1+3%)¹²≈14.26万元,较单利多出6600元。
● 复利计算(实际套路):第一个月利息10万×3%=3000元,第二个月本金就变成10.3万,利息就是10.3万×3%=3090元……以此类推,一年后本息合计是10万×(1+3%)¹²≈14.26万,比单利多了6600元。
因经营不善,王某未能按期还款,两年后该笔债务本息已滚至28万元,远超其初始借款规模。“复利的时间效应会使债务呈指数级增长,借款人往往难以承受。”审理该案的法官表示。

套路二:“砍头息”藏猫腻 实际利率隐性上浮

“砍头息”也是非正规借贷的常见套路,即放款时预先扣除首月利息,却仍按借款全额计算利息,导致借款人实际利率大幅上浮。市民李某的借贷经历印证了这一问题。
2024年,李某因个人资金需求借款5万元,借贷方提出“月息2分,预先扣除首月利息”的条件。李某实际收到4.9万元,但借贷合同仍按5万元本金计息。
从表面看,该笔借款月息2分对应年利率24%,每月利息1000元;但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计算,李某以4.9万元本金支付1000元月息,实际月利率约为2.04%,年利率达24.49%,较表面利率高出0.49个百分点。
● 实际利率:因为只拿到4.9万本金,实际月利率是1000÷49000≈2.04%,年利率≈24.49%,比表面利率高了0.49个百分点。
“部分借贷机构甚至扣除20%的‘砍头息’,借10万元仅发放8万元,却按10万元本金计息,实际年利率可飙升至30%以上。”某国有银行个贷部经理赵某向记者透露,这种计息方式通过“减少实际放款额+维持高名义利率”的组合,大幅提高了借款成本。

套路三:“坐地抽一” 短期借贷利率飙升至146%

在短期应急借贷中,“坐地抽一”的隐蔽套路更为猖獗。该模式以“预先扣除10%本金”为条件,到期仍按全额本金付息,导致短期利率远超常规认知。
以一笔1个月期的10元借贷为例,借贷方预先扣除1元“手续费”,仅发放9元,到期却要求偿还10元本金及0.1元利息,合计10.1元。
记者测算发现,该笔借贷的实际借款额为9元,1个月内产生利息1.1元,实际月利率约为12.22%,折算成年利率高达146.64%,是当前司法保护上限的10.6倍。“这种模式常以‘短期周转、手续简便’为噱头,借款人极易忽视实际利率。”赵某表示。

法律与金融风险双重警示 高利贷无“划算”可言

业内专家指出,高利贷的核心风险不仅在于高利率,更在于其通过隐蔽计息方式规避监管,同时伴随法律风险。从司法实践看,高利贷相关行为已触及多重法律红线:
对放贷方而言,高利转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此前温州曾发生某高利贷从业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亿元后潜逃的案件,涉案资金中不乏违规流入的金融机构资金;对借款方而言,逾期后可能遭遇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非法行为,部分借款人甚至因被逼债引发次生违法犯罪。

合规融资渠道受推崇 监管部门提三大建议

针对民间借贷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及业内人士共同呼吁,借款人应选择合规融资渠道,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以下三类渠道被重点推荐:
一是银行信用贷款。目前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年利率普遍在4.35%至8%之间,额度覆盖5万至30万元,符合资质的借款人1至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放款,利率远低于司法保护上限。
二是持牌网贷平台。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等正规持牌机构的个人借贷年利率为7%至15%,采用按日计息、随借随还模式,计息方式透明,且资金来源合规。
三是合法民间借贷。亲友间拆借等民间借贷行为需签订规范借条,约定利率不得超过LPR四倍,同时明确借款金额、期限、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避免口头约定引发纠纷。
监管部门特别提醒,若已陷入高利贷陷阱,借款人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对超出LPR四倍的利息部分,有权拒绝支付;遭遇暴力催收、骚扰恐吓等行为时,应及时固定证据并报警。“资金周转需理性评估自身还款能力,选择合规渠道是避免债务危机的首要前提。”张某强调。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1811.html发布于 2025-11-24 09:39:4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