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蒙牛“一米八八”宣传涉违规,焦虑营销该醒醒了

访客 2025-11-21 10:00:48 82183 抢沙发
蒙牛公司推出的“一米八八”宣传活动中存在涉嫌违规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关注,该宣传被质疑采用焦虑营销的手法,通过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对此,各方应引起警惕,呼吁企业遵守宣传规范,避免利用焦虑情绪进行营销,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不盲目相信广告宣传。

营销宣传走钢丝,虚夸噱头的风气已经不再只弥漫于汽车产业,于食品饮料行业同样存在。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行车安全,消费者大多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而后者,食品饮料的参数专业性更强,误导性也更容易。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称,蒙牛“一米八八”儿童奶粉主播在直播间暗示饮用该奶粉能让孩子长高,但产品宣传中所引用的研究报告数据存在引用不当问题,也引起了网友的不满。

一边是年营收超千亿元的乳业龙头光环,一边是“60天身高差距30%”的虚假宣传争议,直播间的夸张话术与伪造的科研背书,揭开了食品行业焦虑营销的冰山一角。

假设再往深入仔细分析,当乳制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白热化阶段,企业纷纷加码短视频直播等新渠道寻求增长,但部分品牌却走上了“套路大于规则”的歪路。

在数百亿规模的儿童营养食品市场中,类似的虚假宣传、数据造假乱象屡见不鲜。行业亟需跳出“收割焦虑”的泥潭,回到“合规经营、诚信为本”的本质寻找破局之道。

01三重套路收割家长焦虑?

此前,媒体广泛批评小字营销给受众带来的误导,并存在违法广告法的可能,当下,直播间的营销误差同样具有迷惑性,或者说不科学性,蒙牛此番事件便是这个道理。

据悉,蒙牛“一米八八”儿童奶粉于2023年8月推出,定位3-15岁儿童高端成长配方奶粉,主打“骨力三合一”概念,宣称添加CBP初乳碱性蛋白粉、高钙与高维生素D等成分促进骨骼健康。但从实际营销表现来看,产品早已偏离营养补充的核心定位,沦为收割焦虑的工具。

在抖音、腾讯视频号等平台的直播间里,主播的营销话术极具煽动性,比如,“助力孩子成长的30%”“男生170向175爆发,女生160向165冲刺”等。

为增强说服力,有人认为蒙牛还刻意伪造科研背书。产品详情页标注“身高差距30%”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2024年3月的项目报告,但有记者求证后发现,该促进会明确表示报告中“从未有相关表述”,仅提到奶粉“可能”改善身高增长,且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宣传中“持续28天身长增长14.9%”等数据,均来自内部动物实验,未说明与人类身高增长的关联性,属于典型的科学误导。更令人诟病的是,其引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论文声称“维生素K有助于钙吸收”,实际论文表述为“相关研究仍有较多局限”,明显断章取义。

高价定价则是可能套路的最后一环。

这款普通配方奶粉被包装成“增高神器”,300克装券后价199元,10袋装套餐售价1780元,倘若未提供对应的功效价值,则存在虚高的可能。

02 行业乱象下流量焦虑中的失守

蒙牛“一米八八”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食品行业尤其是母婴、健康食品领域的虚假宣传问题呈高发态势。此前,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10月集中公布的七起涉老虚假宣传典型案例中,多家企业将普通食品包装成“能降血糖、抗肿瘤”的“神药”,最高被罚25万元。

这些违规行为有着鲜明的共性特征:精准绑定儿童身高、老年健康、女性美容等消费者焦虑点;借助“科研背书”营造专业感,通过虚假或片面数据增强说服力;依托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渠道扩散,利用私域引流、水军诱导实现快速转化。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短视频健康讲座引流,宣称普通食品能“永葆青春、延长寿命”,最终被罚款20万元。在儿童食品领域,“提高智力”“增强免疫力”等模糊概念更是成为常见营销话术,蒙牛另一款“慧聪明”奶粉主打“提高智力”,虽附加“营养科普声明”规避风险,但本质仍是焦虑营销。

头部企业之所以甘愿铤而走险,核心源于流量红利见顶后的激烈竞争。随着乳制品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从产品品质延伸到营销渠道,短视频直播成为关键增量战场。数据显示,蒙牛“一米八八”在抖音平台位列儿童奶粉爆款榜第一名,淘宝旗舰店单袋售价218元,销量超2万件,同样位居销售前列。

流量导向下,行业营销陷入“内卷”,平台算法偏好强吸引力、高争议性内容,“极致功效”“量化承诺”成为流量密码;消费者注意力碎片化,只有直击痛点的宣传才能实现转化。

部分企业因此产生“虚假宣传收益大于处罚成本”的侥幸心理,将合规要求抛诸脑后。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个别事件中,新闻调查报道被一些平台以“侵犯肖像权”为由屏蔽,而涉事虚假广告仍在传播,违背了有关新闻报道为公共利益使用肖像无需授权的规定,反映出平台在流量收益与合规责任间的失衡。

其实,行业担心的也是头部企业的“选择性合规”,部分企业将合规视为不利于成本管理的东西,缺乏系统性管理体系,业务部门营销需求往往凌驾于合规要求之上,导致“先上车后补票”现象频发。而头部企业的合规失守危害更大,不仅放大误导效果,更引发“破窗效应”,破坏整个行业竞争秩序。

03 合规真的很难吗?

面对行业乱象,真正的破局者需要重构核心价值逻辑,跳出焦虑营销的陷阱,以合规经营为基础,实现商业化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对企业而言,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合规理念,将合规要求融入产品研发、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全流程。营销环节应遵循“真实、准确、合规”原则,做到“数据来源+限定范围+具体维度”完整呈现,拒绝绝对化用语和虚假承诺。

尤其是引用科研数据时必须完整标注来源,确保真实可查;食品宣传应聚焦成分、营养配比等客观事实,避免“一定”“显著”等违规表述。同时需建立健全内部合规审核机制,明确法务、市场、销售等部门责任,将合规审核纳入广告发布必经流程,加强员工合规培训,从源头杜绝违规行为。

平台则需落实主体责任,筑牢合规“防火墙”。按照《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广告审核机制,对食品、母婴、健康等敏感领域广告实行严格审核,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识别“增高”“抗癌”等违规关键词,实现早发现、早制止。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消费者反映的虚假宣传问题及时核查,不得随意屏蔽监督内容,对明知虚假仍提供发布服务的,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监管层面需持续加码,构建“预防为主、惩防结合”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虚假宣传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梯度,提高违规成本;强化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提升监管效率,实现精准打击;坚持“露头就打、从严处罚”,尤其是对头部企业违规行为从重处理,形成震慑效应。同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建立便捷投诉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监督,形成“企业自律、监管执法、消费者监督”的共治格局。

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警惕“短期见效”“量化承诺”等宣传陷阱,在购买产品时仔细查看标签和说明书,留存直播间截图、购买凭证等关键证据,发现虚假宣传及时投诉举报,通过主动维权倒逼企业规范经营。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追求增长无可厚非,但必须坚守法律底线和商业伦理。蒙牛“一米八八”事件再次证明,虚假宣传或许能带来短期收益,但终将损害品牌信誉、丧失消费者信任,得不偿失。

回过头来看,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合规不仅是监管要求,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回归诚信本质,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久发展。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1389.html发布于 2025-11-21 10:00:4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218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