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坊“塌了”,三季度净利润腰斩七成
水井坊在三季度遭遇重大挫折,净利润大幅下滑,降幅高达七成,近乎腰斩,这表明公司在该季度面临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具体影响及后续发展策略尚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今年的白酒市场如同秋天的河道,水位还在退,有些河段已经露出河床,有些还在做最后的支撑。
大家都知道行业下行,但没人想到最先“掉坑”的是水井坊。
三季度营收暴跌38%,几乎把过去几年的高端化溢价全部抹平。净利润腰斩七成,跌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在下滑,水井坊在塌陷。
同样是面对需求下滑,茅台稳,五粮液稳,国窖甚至逆势涨价;一众 200~400 元的性价比品牌高速扩张,库存普遍健康。
唯独水井坊,在旺季踩出急刹车。货动不了、价推不动、渠道守不住,更维持不了自己的增长曲线。
如果说茅台、五粮液是时代的定价者,那么水井坊更像是时代里的一根“试纸”。周期每一次收缩,最先腐蚀的都是它。
那为什么水井坊的高端化会最先失效?行业消费分层后,水井坊为何恰恰站在最危险的断层带上呢?
-
高端化失灵
水井坊这轮崩塌,并不是突然断电,而是积累了三年,最终在 2025 年三季度集中爆发。
表面上,是旺季不旺、动销停滞。本质上,是水井坊的高端化模型在需求下行中全面失效。
水井坊的平均出厂价在 500~1200 元带。这是全行业最危险、也是最难站稳的价带。
比它贵的如茅台、五粮液、国窖等,有送礼刚需与品牌神话。比它便宜的如习酒、古井贡,有性价比与更大规模的市场腹地。
而水井坊偏偏卡在中间,贵得不够稀缺,便宜得不够痛快,价值感不如上层,性价比不如下层。
在行业繁荣期,这个位置还能靠“跟涨”吃红利;但在行业收缩期,这个价带就是断层带。
它不具备“喝的人必须得喝”的神话属性;也不具备“降价就能冲量”的规模优势。
一旦需求下滑,品牌力不足的高端带最先被清算。
2025 年三季度,高端酒普遍动销承压,但没有出现“断崖式近四成跌幅”。唯独水井坊跌到断面。
因为水井坊的高端化,本质上不是消费者创造的,而是渠道推上去的。
当渠道愿意囤货、愿意押注,它是“高端酒”。当渠道不愿意背风险时,它立刻变成“价格虚高的中档酒”。
这意味着它的价格体系被时代“二次定价”了。
水井坊过去三年靠什么涨的?
靠成都经济繁荣、靠宴席市场恢复、靠白酒高端化逻辑整体上移、靠经销商那一波“押货换返点”的套利。
但这些全都不是品牌本身的能量。
2025 年,这几个支撑点彻底同时消失。宴席不复繁荣,大部分宴席从高端回落到 300~500 元带。区域市场竞争加剧,国窖、剑南春在四川全面“压仓”;渠道现金吃紧,不敢押货。消费分层变成固态,用户开始从“买贵”变成“买对”。
一旦周期退潮,水井坊的护城河几乎等于零。
水井坊没有进入任何一个主赛道,它停在了一个“高不成、低不能”的悬空区。
当行业进入更严酷的竞争生态,这类悬空型品牌会最先断链。
2、当经销商不再押注,水井坊的底盘就松了
如果说高端化失灵是表象,那么渠道体系的断裂,就是水井坊这次暴跌的真正引爆点。
水井坊一直是典型的“渠道杠杆型品牌”,品牌力不够强,就靠渠道硬推;动销逻辑不够硬,就靠压货和返点维持表面繁荣。
这套体系在行业上行期很有效,在需求下滑时必然反噬。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 Q4 至 2025 Q3,全国范围内与水井坊相关的经销商主体注销数量同比上升超过 40%。
多地经销商出现“经营异常”“失联”“地址失效”等标记,数量是过去三年的高点。经销端新增主体数明显下降,成都本地一年内减少超两成。
这说明,不是经销商不愿意卖酒,而是不愿意再卖水井坊。
在行业最好的时候,经销商愿意提前打款、囤货、帮你抬价,是因为货能动、钱能赚、账能回。
但到了 2025 年,这三个条件同时消失,于是他们开始不打款、不囤货、不接指标。
当“渠道不押注你”那一刻起,水井坊的高端化模型就死了。
同时2025年前三季度,水井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67亿元,同比下降212.02%,和净利润增速严重背离。水井坊经营现金流突然转负,不是因为突然多花钱,而是存货暴涨。
为什么暴涨?
不是为了储存年份酒。不是为了升级产品结构。而是旺季准备的一堆货,压在仓里根本动不了。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 年以来,水井坊关联供应链企业新增了多条“拖欠货款”、“履约纠纷”记录,且多与区域经销商有关。
换句话说,不是厂家有意拖,而是渠道卖不动、回不了款。
这说明两件事,一是水井坊对行业下行的判断严重滞后,二是渠道拒绝接货、拒绝开票、拒绝做流转。
白酒最怕的不是卖得慢,是经销商不接货。
2025 年,渠道给出的信号非常直接:宁愿卖习酒、卖舍得、卖金沙,也不愿意押水井坊。
除此之外,茅台、五粮液、国窖有渠道粘性,是因为稳定、赚钱、低风险。
水井坊的渠道体系是近三年波动率最高的。主体变更、经营异常、法人变更等频率明显高于行业均值;区域经销商的平均经营周期不到 3 年,显著弱于国窖、五粮液的 5~7 年。
当一个品牌让渠道“耗不住”,渠道就会把它当成库存炸弹。
水井坊一跌,经销商比消费者跑得还快。
渠道体系崩塌,是水井坊进入下行螺旋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库存爆炸 → 经销商不接货 → 现金流恶化 → 不得不借钱维持 → 全年费用缩减 → 市场投放能力下降 → 动销继续下滑 → 渠道进一步撤退……
这不是财务问题,是品牌的信心链条的断裂。
而天眼查上的工商数据、经营状态、司法纠纷,正在真实记录这条断裂的全过程。
渠道不是水井坊的护城河。渠道从来只是它的“温度计”。
当渠道的温度跌破冰点,品牌所有的高端化叙事都只剩一句:
自说自话。
3、水井坊站在最危险的“断层带”
2025 年白酒消费结构已经彻底分层,而水井坊恰好站在那个被时代抛弃的断层带上。
白酒行业其实一直存在三条主线。以茅台、五粮液、国窖为首的刚需型高端消费,无论周期好坏,都有人必须买。以习酒、古井、金沙、舍得为主的价值型腰部酒,降价可以冲量,提价也不伤根本。还有一些像黄盖汾、西凤等下沉型大单品,性价比和货盘量撑起基本盘。
水井坊的问题是:
它不属于任何一个明确的链路。
它既不是“离不开”的礼赠酒,也没有“越便宜越能卖”的规模优势,更不是“便宜到让人毫不犹豫”的民生酒。
它是被时代直接悬空的价带。
更重要的是,货币资金规模更从年初的21.24亿元缩水至9月末的4.05亿元,降幅达81%,流动性储备持续消耗,资金安全边际不断收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既没有“高端品牌的造血能力”,也没有“中档酒的现金流速度”,被迫进入了最危险的状态:既卖不动,也降不起,更扛不住。
行业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重构。一端是“更贵的酒被刚需化”,另一端是“更便宜的酒被理性化”。
消费者正在从“买贵的”变成“买对的”,并逐渐形成稳定分层。
• 1000 元以上:买确定性、买身份、买稳牌子
• 300~500 元:买性价比、买口碑、买安心
• 100~200 元:买实用性、买日常喝
而水井坊处在 500~1200 元之间,正是这三条结构最无力承接的“夹层区”。
一个时代在重塑需求结构,但水井坊的产品线、价格梯度、品牌力却没有跟上结构变化。
高端人群不把它当高端,中端人群不把它当选项。
每一次周期波动,每一次行业校准,每一次消费回归,最先被震落的,都不是最贵、也不是最便宜,而是定位模糊的中间品牌。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面对下滑,别人是阵痛,而水井坊是塌陷。
它站在了整个行业最危险的位置。
在一个已经完成分层的时代,没有人愿意为“模糊定位”付溢价。
行业结构在变化,而水井坊没有跟上。
它的问题不是这一年跌了多少,而是未来十年它还能往哪里走。
这不是周期问题,是时代位置的问题。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1386.html发布于 2025-11-21 10:00:3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