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追踪|人保财险倒查摩托车交强险“内部人员与黄牛勾结”,有车主接到电话被问“是否投诉过”

6月5日,华商报以《有人俩月跑5趟营业厅才抢到预约号有人花280元找“黄牛”1小时搞定》为题,报道了摩托车主反映遭遇交强险续保难问题,引发各方关注。

大风追踪|人保财险倒查摩托车交强险“内部人员与黄牛勾结”,有车主接到电话被问“是否投诉过”

保司表态——

纪检、业务部门介入调查

将优化线上、线下办理程序

今年4月以来,西安的摩友老杨、小张均尝试通过线上平台续保,但试了一两个月都未成功。老杨找了不少熟人、朋友,因接受不了无端加价,先后跑线下门店五六趟,才抢到一个人保财险8天后的预约号,最终办理成功。而小张在数次预约购买失败后,通过线下找到一位“黄牛”,加价280元后,仅1小时就完成了续保。

大风追踪|人保财险倒查摩托车交强险“内部人员与黄牛勾结”,有车主接到电话被问“是否投诉过”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小张的保单显示,该保险的销售渠道为“传统直销”,销售从业人员“赵某”隶属“西安市科技支公司营销业务三部”。

6月5日上午,记者前往人保财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已组织公司纪检部门、业务部门等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市民线上预约无果、线下找“黄牛”一小时投保成功问题介入调查,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后续将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置进展。

对于群众反映“投保难”问题,将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的办理程序。

此外,公司将向社会征集“黄牛”线索,对非正规渠道的“投保”办理情况开展调查。若相关线索涉及违法,将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侦办。

遭遇骚扰——

保司通过“保单号”倒查

受访者接到电话问投诉信息

6月5日,华商报记者与人保财险西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接时,对方提及可根据“保单号”倒查,记者提出要保护受访摩托车主和随机走访摩托车城商家隐私。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注意该问题,并称客户信息仅由涉及调查的部门负责人了解,已经着手开始内部排查。

然而,仅过四五小时后,一受访摩托车主收到陌生人电话,一男子问:“你是刚打过投诉电话吗?”车主否认。对方再次透露了更详细的信息,“此前给您办过300排量的摩托车交强险。”在得到车主确认后,对方再次询问,“你有打过投诉电话吗?”

通话期间,该男子说:“都办理成功了,我们那边说接到一个投诉,说是您投诉的。”“您没投诉?稍等我核实一下。”

该男子解释道:“因为当时不太好办,我们是中间人,我们是找人替你去排的队,这么才办出来的,所以加了些费用,希望能理解。”

“我不知道为什么,拿您这套资料来投诉。”该男子说,“你当时是找×××商家买的吗?有可能是他们干的,拿你的东西恶意投诉。”

约1小时后,摩托车商家致电车主,车主未接听。

6月6日,华商报记者以车主亲友身份联系到该男子。得知询问打电话一事,该男子先说“没有”,然后改口称“她说没有,然后就没这件事了。”

“这件事反正挺乱的。”该男子说,“你跟我联系没用,她找谁办的,你让她联系谁去。”并否认自己是人保财险工作人员。

“不是人保财险的工作人员,如何获取了保单的投诉信息?”对此,该男子回复,“她找谁办的?不是到我这。她找‘黄牛’办的,那她问‘黄牛’不就完了?”随即挂断电话。

6月6日,人保财险西安分公司方面否认投保车主信息泄露问题,表示将向领导反馈相关情况。

监管部门——

再次重申不得拒保、拖延承保

要求优化线上投保流程

6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回复表示,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任何门槛变相拒保或拖延承保交强险。若查实保险机构存在拒保摩托车交强险的情况,陕西金融监管局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监管措施。

对于本次“老杨、小张”遇到的脱保后难以线上续保问题,陕西金融监管局将继续指导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各公司进一步优化线上投保流程,加大投保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摩托车交强险客户服务能力建设。

华商报记者从某保司内部人士处了解到,6月5日下午,陕西金融监管局组织行业协会、各保司,围绕报道中出现的“摩托车交强险办理难”问题开会研讨,明确要求各保司进一步优化线上办理流程,其中对于“脱保一年期限内”的摩托车,应视为“需续保”摩托车,原则上一律线上完成投保。

严肃追责——

责令保司调查核实

若保司员工参与将严肃追责

对报道提及的“人保财险西安分公司内部人员涉嫌勾结黄牛”问题,陕西金融监管局表示高度关注,已责令人保财险西安分公司调查核实,若查实相关情况,将严肃处理。

同日,陕西金融监管局要求各保险公司强化从业人员管理,坚决禁止分支机构或员工与“黄牛”发生利益输送。如发现保险机构分支机构和员工参与非法中介活动的,将严肃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大风追踪|人保财险倒查摩托车交强险“内部人员与黄牛勾结”,有车主接到电话被问“是否投诉过”

>>律师说法

保司业务人员勾结“黄牛”将面临何种处罚?

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东晨律师说,根据我国《保险法》有关规定,保险人员勾结“黄牛”的行为,属于“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以及“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依法应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涉案保险公司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如果上述违法行为还存在收受贿赂的情况,相关人员可能涉嫌受贿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保司业务人员涉嫌勾结“黄牛”

应由哪些部门介入调查?

刘东晨表示,对于保司业务人员涉嫌勾结“黄牛”的问题,涉案保险公司有关部门应自行开展调查,根据举报线索查明举报事项是否属实,其中主要包括:多少保单是通过“黄牛”办理的,具体金额、涉案人员、持续时间、保险业务人员与“黄牛”之间是否有利益输出等。如果涉嫌犯罪,可报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另外,根据《保险法》规定,作为保险公司的行政主管单位,金融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也应依职权主动介入调查。

投诉人隐私保护不力 相关人员是否担责?

刘东晨说,保司启动倒查,有义务保护好涉及保单的隐私,也无需向业务人员告知具体投诉保单号。根据《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规定,涉案保险公司应当加强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禁止违规查询、下载、复制、存储、篡改消费者个人信息。从业人员不得超出自身职责和权限非法处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

刘东晨分析,保险公司内部的被投诉人员找到投保人,不仅违反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还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此外,若保险公司存在投诉人隐私保护不力问题,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其相关负责人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刘东晨表示,保险公司可以就“客户信息是否外泄”进行调查,对涉事人员依法予以处理。如果骚扰行为本身(如陌生电话、威胁性言语)涉及第三方行为人,保险公司对此并无执法权限。此类行为应由当事人报案,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张鹏康 B48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2705.html

(0)
深链财经的头像深链财经
上一篇 2025年6月7日 下午6:24
下一篇 2025年6月7日 下午6:25

相关推荐

  • 下周开审!尹锡悦或判死刑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3日,韩国法院官员透露,对前总统尹锡悦的首次刑事审判定于下周举行。 报道称,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定于当地时间14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9时)开始审理尹锡悦的叛乱指控。作为被告,尹锡悦必须出席庭审。报道还称,尹锡悦将成为第五位接受刑事审判的韩国前总统。 当地时间4月11日,韩国前总统尹锡悦(中)离开总统官邸。(视觉中国) 韩联社称,检方将对…

    2025年4月13日
    12700
  • 四川一马戏团熊失控咬人?镇政府:无表演资质,未接到就医报告

    6月9日晚,一段定位为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礼州镇附近的视频引发关注。 视频中,一头幼年狗熊在表演时突然抱住一名穿牛仔裤的男子。男子挣脱后,狗熊再次冲向该男子,最终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脱险。 现场画面—— 未现撕咬痕迹,工作人员持绳未强拉 视频画面显示,在狗熊抱住男子过程中,现场虽有工作人员用绳索拴着狗熊脖子,但并未出现明显的强力拉拽或紧急解救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视频…

    2025年6月10日
    5200
  • 被曝喝出青蛙!当事人:太恶心,差点喝进嘴里!知名茶饮回应→

    6月21日,有网友曝光奈雪小盒茶内喝出整只青蛙。当事人直言:“太恶心了,差点喝进嘴里。” 从视频画面可以见到,一杯差不多见底的茶里,有疑似青蛙的物体。当事人介绍,她买的是奈雪小盒茶中的茉莉花茶,里面会有些晒干的茉莉花。“那个干蛙的尸体,和这个白的(花)很像,所以你泡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发现那只蛙。” 当事人还说,这盒花茶是去年生产的,当时是凑单购买的。 目前…

    2025年6月23日
    3800
  • 白象“多半袋面”中“多半”为商标,有网友质疑“玩文字游戏”;律师:存在误导消费者嫌疑

    近日,多位网友反映称,白象食品一系列名为“多半袋面”和“多半桶面”的方便面产品中,“多半”为注册商标,质疑企业涉嫌在宣传上玩文字游戏,以此误导消费者,此事引发关注。 客服回应——多半袋面中的“多半”确为白象注册商标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白象“多半袋面”和“多半桶面”的产品包装袋显示,“多半袋面”“多半桶面”旁边写着“大分量,倍满足”的字样,“多半”的右上角…

    2025年6月5日
    6100
  • 618消费观察:超九成消费者选择主流电商平台 闪购主要下单应急小件

    今年618,闪购平台入局试图从大促市场分一杯羹。当闪购“30分钟送达”撞上“囤货季”,这场速度与深度的对垒,究竟能对日趋成熟的年中大促带来几分震撼,备受瞩目。 一项最新的覆盖4000名消费者的“618闪购调查问卷”呈现了平台火热竞争下的消费“冷思考”——“闪购买应急小件,大促囤硬货”,92.2%的消费者仍旧选择了京东、淘天等主流电商平台,闪购和618大促无强…

    2025年6月14日
    4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