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这一行程不仅展现了国家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走进洛阳轴承集团的智能工厂,映入眼帘的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和精密制造设备。从高铁到航空航天,再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各类高性能轴承产品在这里诞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部件,却承载着整个工业体系运行的关键作用。正如总书记所言:“我们坚持发展实业,从过去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到现在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这句话背后,是中国工业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以轴承为例,这种核心零部件曾长期依赖进口。20世纪中期,我国只能生产简单的农业机械用轴承,而高端工业领域的精密轴承几乎完全依靠国外供应。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与自主研发,如今像洛阳轴承这样的企业已经能够提供覆盖全行业的解决方案。例如,其生产的高铁轴承精度可达微米级别,性能比肩甚至超越国际顶尖品牌;而在风力发电领域,该企业开发的大尺寸主轴轴承则大幅降低了清洁能源设备的成本与维护难度。这种突破性进展,正是中国制造由“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的真实写照。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考察中提到的“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各国争夺的核心资源。作为现代工业的“关节”,轴承技术的研发需要材料科学、机械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深度协作。以某高校科研团队为例,他们通过与洛阳轴承集团合作,在新材料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传统钢制轴承的寿命延长了30%以上。这种模式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广阔平台。
此外,总书记强调“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坚持自立自强”,这一点尤为重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27%,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部分高端领域仍存在短板。比如,在航空发动机、半导体装备等领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攻克更多“卡脖子”难题,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总之,从一个小小轴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壮阔画卷。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国家战略定力的体现。未来,随着更多像洛阳轴承这样的企业涌现,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中国必将迈向更高水平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正如总书记所说,“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1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