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商”一词逐渐失去想象力,阿里开始讲一个新的故事
阿里巴巴开始讲述一个新的故事,随着“电商”这一标签逐渐失去其创新想象力,该公司正寻求突破传统电商框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新的故事可能涉及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等多个领域,展现阿里对未来商业生态的全新理解和布局,具体细节尚未全面揭晓,但无疑,阿里正在迈向更广阔的商业领域,继续引领行业变革。
在“双11”的喧嚣声中,阿里火速完成了一场更具象征意义的整合——饿了么与淘宝闪购正式合体。
一个诞生于外卖市场的老兵,一个崛起于淘系生态的增量新军,如今被阿里放在了同一个棋盘上。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品牌合并,而是一场关于电商未来形态的押注。
在即时零售浪潮加速重塑消费边界的当下,阿里显然不想错过新一轮的变革。当美团用“到家服务”定义城市消费,阿里正试图用“即时零售”重新定义电商——让商品、服务与履约体系同时在线,让“购物”回到最原始的需求满足。
而这次饿了么和闪购的合体,可能是阿里重回增长主线的关键一跃,也是一场从“线上交易平台”到“即时生活基础设施”的深度转型。
双11前夕的信号,阿里押注即时零售
在双11前夕官宣整合,这既是阿里的战术动作,也是一种战略信号。
传统电商促销额及增速逐年下滑,用户增长见顶的背景下,阿里需要在双十一这场“流量年检”里,展示新的增长故事。
正因为如此,阿里选择押注即时零售——这条在过去两年里被美团证明有效、又被京东悄然追赶的赛道。
据阿里2025财年Q2财报,淘宝闪购推动平台月活跃用户增长25%,月度交易用户达3亿,同比增长200%,日均订单量达1.2亿单。
淘宝闪购作为阿里电商近年重点打造的增量业务,承担着“电商即时化”的使命,如今也已打通核心供给链、冷链与履约体系。
其中3C、美妆、生鲜、商超等高频品类成为支撑主力。对此蒋凡也曾强调,“淘宝闪购将在三年内带来万亿级交易增量”,而即时零售也将成为淘天的长期主引擎,这也为阿里今年的双11定下了主旋律。
不得不说,淘宝闪购的迅速崛起,离不开与饿了么履约网络的打通。用户在淘宝下单后,“1小时到家”的履约体验让淘系重新获得“时间优势”。
而饿了么在外卖市场增长趋缓后,也已将非餐场景作为主攻方向,进而覆盖商超、生鲜、医药、鲜花等多场景的即时履约网络。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饿了么非餐订单实现双位数快速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这场整合背后,饿了么代表“高频的需求场景”,闪购代表“丰富的供给体系”,一个是阿里外卖与本地生活的前线阵地,一个是淘系即时零售的增长新星,阿里则正在试图通过“闪购+饿了么”的双轮驱动,让淘系电商重获“时间竞争力”和“到家触点”。
当二者在双11前夕合二为一,阿里释放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即时零售,不再是补充性业务,而是未来电商的主战场。
而阿里正在以即时零售为抓手,重塑线上线下的流量与履约体系,试图在美团主导的“到家时代”重新夺回主动权。
电商的下一个形态,即时零售全面崛起
过去十年里,电商的关键词是“低价+次日达”;如今,随着用户需求被移动互联网重塑,“即时满足”成为新刚需。《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2万亿元。
而即时零售的本质,就是用时间效率取代价格效率。它要求平台具备三种能力:供给链深度、履约密度、数据实时性。
对此,阿里的解决方案,是用淘宝的供给与品牌体系叠加饿了么的履约网络——将淘系的“人找货”模式升级为“货找人”的即时匹配系统。
再来看今年的双11,一场“即时零售三国战”已然打响。
阿里系依托闪购+饿了么打通全链路,联合百万商户参与补贴活动,覆盖超100个城市。同时加速整合飞猪本地生活业务和菜鸟即时履约配送业务等,进一步实现仓、店、骑手多节点履约。淘天与饿了么会员体系也已开始互通,形成闭环复购。
美团系开始从流量向品牌阵地延伸。今年9月底,美团正式推出品牌官旗闪电仓,与品牌共建前置库存网络,主攻3C、美妆、日化类高价值品类。
京东系则持续深挖“分钟达”,强化物流护城河。其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购”依托达达快送与京东物流,主攻家电、数码等高客单价品类。
由此可见,即时零售的竞争,正从“补贴肉搏”走向“供给链与履约效率之战”。
而此时的阿里,其及时零售基本盘正在逐步成型。先是供给端,淘天集团的品牌供给与天猫招商体系,确保闪购品类深度;
再是履约侧,有饿了么覆盖全国670个城市及千余个县的骑手网络承担“最后一公里”;支撑层面则有菜鸟物流、盒马与淘鲜达提供仓配能力,打通冷链与前置仓。
这张以数据为骨架、以城市为节点的全域零售网一旦成熟,阿里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商平台”,而是转变为“即时生活基础设施”。
从电商平台到“即时生活基础设施”,阿里的关键一跃
当下,清晰可见的一点是,即时零售正在让电商的核心逻辑从“交易”走向“生活”。过去,平台的角色是撮合买卖;现在,它开始直接嵌入消费者的生活节奏中。
而即时零售的意义,远不止电商升级这一定义,它更像是消费社会基础设施的再造。
对消费者而言,是从“等明天”到“立刻拥有”的体验升级;对品牌而言,是渠道下沉与场景渗透的新机会;对平台而言,是流量红利见顶后的结构性突破口。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即时零售已经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
而且,即时零售的持续渗透也有望为中国电商市场带来新增GMV。这意味着,阿里的这一跃,不仅是自救,更是行业方向的再定位。
与此同时,即时零售也是一场重资产、重组织、长周期的拉锯战。比如履约成本高、毛利率低、供应链复杂等问题,这些都是阿里必须面对的现实。
而美团和京东的反击也不会迟到。前者强化本地服务密度,后者深化品牌合作和物流护城河。即时零售的战争,最终将考验谁能在供给深度、履约半径、组织效率上形成稳定闭环。
但至少,此刻的阿里已经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方向,也就是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十年将由即时零售主导。
2025年,电商的故事正在被改写。它不再是线上购买,而是随时获得;不再是价格效率,而是时间效率。
饿了么与闪购的合体,也不只是一次业务协同,而是阿里重新定义零售时间与空间的开端。当即时零售成为消费的新常态,这一步,也许将决定阿里未来五年的竞争形态。
作者:璟松
来源:港股研究社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9743.html发布于 2025-11-11 20:42:2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