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退还三年过节费背后:广州农商行抛售百亿资产,不良率逼近2%
广州农商行面临资产抛售压力,员工退还三年过节费引发关注,该行正在处置百亿资产,同时不良率逼近2%,显示出资产质量压力较大,该行正在面临经营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不良资产状况,确保稳健发展,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李薇
10月下旬,第一财经和华夏时报等媒体报道称,多名广州农商行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分支行口头通知员工要退还自2022年以来的过节费,此事件引发金融圈热议。
引人深思的是,退还过节费的要求并无书面文件。同时,该行在2022年至2024年的员工人数连续三年下滑,合计减员769人。
就在此事发生前,10月初广州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拟挂牌转让该行的信贷资产,合计约189.28亿元,预计将以不低于122亿元的价格出售。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农商行”)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2006年完成改制并成立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9年改制为广州农商行。
2017年6月,广州农商行在港交所上市。截至目前,该行总资产14067.06亿元,成为规模领先的万亿级农商行。
在业绩表现上,广州农商行2025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1%,但净利润同比下滑11.2%,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发展态势。
同时,该行的资产质量面临较大挑战,上半年不良率达到1.98%,尤其是农、林、牧、渔业不良率高达9.56%,在同业中处于高位,并且逾期贷款半年大增510.93亿元。
从追回员工过节费,到抛售百亿信贷资产与盈利规模下滑,广州农商行下一步如何进行战略转型?能否改善资产质量,重塑上市农商行的竞争优势?
1、要求员工退还三年过节费,高管接连变动
10月份以来,多位自称广州农商行的员工,在社交平台披露“人均过节费退还总额约1.4万元”,按照该行2025半年报所披露的签署劳动合同员工12604人进行推算,总计退费或超1.7亿元。
同时,广州农商行的部分员工提及,此事或与合规性问题有关。
「子弹财经」试图就此事与广州农商行进一步沟通,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回复。
根据广东省2025年修订的《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节日慰问品年度总额一般不超过人均3000元,但不可发放现金、购物卡和代金券等。广州农商行此前以现金形式发放的过节费,或是不合规的主因。
必须指出的是,因过节费而缴纳的个税如何处理?多位法律人士提出,银行必须采用书面通知等方式,并向税务机关提供退费证明,协助员工办理退税手续。
「子弹财经」注意到,广州农商行2021年至2024年的员工数,分别为14168人、13975人、13620人和13399人,近三年减员769人。同时,该行出现原董事长、行长接连“落马”以及高管变动事件。
2019年8月,该行原董事长王继康“落马”,披露其伙同他人或单独受贿近3亿元。2021年3月,来自广州银行的蔡建任职为广州农商行董事长。
2024年3月与10月,该行原行长易雪飞与原副行长罗金诗先后被调查,理由均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同年11月,曾任职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的邓晓云接任该行行长。
去年11月,广州农商行公告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包括邓晓云、倪开、张研、幸秋玉与胡戈游的董事任职资格,同时监管核准了郑国坚的独立董事任职资格。
而蔡建、邓晓云分别获选举为该行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
2025年以来,高管任命与董事调整依旧延续。
5月,监管核准李亚光广州农商行首席信息官的任职资格,这位58岁的高管还兼任该行副行长和首席数据官。
9月,监管核准谭波董事的任职资格,他现任该行党委副书记兼行长助理。
今后,高管层能否保持稳定,并提升核心骨干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有待时间来验证。
2、抛售百亿信贷资产,时隔一年再折价转让
10月初,广州农商行对外发布公告,将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资产包,以不低于122亿元的价格出售。
具体来看,这笔资产包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包含本金149.78亿元、相应利息38.97亿元、代垫司法费用0.51亿元及违约金0.02亿元。
由此推算,广州农商行这笔资产的本金折扣率为81.45%,相当于8折出售。
公告披露,该笔资产在2023和2024两个财年,税前净亏损分别约为5.09亿元和10.6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笔信贷资产共涉及9个行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占比位居前三,分别为38.78%、20.46%和16.27%。
广州农商行在公告中指出,“出售资产转让后,将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计提额、提升效益水平。”
「子弹财经」发现,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广州农商行已经两次折价出售上百亿的信贷资产。
第一次发生在2024年11月,该行公告转让合计约145.92亿元的信贷资产。第二次就是2025年10月刚发布的公告,转让的信贷资产规模更大,合计约189.28亿元。
回顾2024年11月的这笔转让项目,广州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转让债权金额合计约145.92亿元(本金约118.61亿元,利息约26.72亿元,代垫司法费用合计约0.59亿元)。
在2022和2023两个财年,这笔转让资产的税前净收益分别约为1.24亿元和-6.26亿元。同时,该行公告称所转让的信贷资产涉及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等行业。
此后在2024年12月末,广州农商行再次发布公告称以99.93亿元代价,折价向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广州资管”)出售了这笔上百亿的信贷资产。
有关此次最新的资产转让情况,包括意向方、价格预期与后续经营调整思路,「子弹财经」试图向广州农商行进一步了解,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广州农商行接连两次折价出售信贷资产,或折射其资产质量承压问题,亟需尽快压降不良率,进而驱动其长期稳健经营。
3、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不良率逼近2%
从广州农商行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从中可发现业绩承压、不良率逼近2%的经营困境。鉴于此,加速信贷资产转让或是该行转型的必然趋势。
回顾2025年上半年,广州农商行展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特征。该行营业收入达到80.37亿元,同比增长9.41%;而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下滑11.2%。
造成该行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增长,从2024年上半年的29.16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8.08亿元,同比增长30.6%,占营收比例达47.4%。
纵观广州农商行在过去五年的业绩表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回落态势。
尤其是净利润增速,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33.3%、-28.43%、6.92%、-19.27%和-25.89%,可见仅2022年实现了同比增长。
同时,该行在2023年与2024年出现业绩“双降”,折射出近两年面临的经营压力加剧。
据「子弹财经」观察,广州农商行的盈利能力下滑,与其资产质量承压紧密相关。
今年上半年,该行不良率为1.98%,几乎逼近2%,成为外界热议话题。相较2024年末的1.66%,不良率上涨了0.32%。同时,该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69.75%,较2024年末下滑14.59%。
资产质量的下滑,对其资本充足水平造成一定冲击。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1%、10.88%和13.62%,较2024年末均出现下浮。
从该行不良贷款的分布来看,个人贷款与公司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3.55%、1.69%,不良贷款金额分别为68.51亿元、73.68亿元。
由此可见,个贷不良率明显高于公司贷款,不良率已超过3%,拖累该行整体的资产质量表现。
此外,从该行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规模最高,达到25.56亿元,不良率为4.48%。
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良规模为10.67亿元,但不良率仅为0.87%。
而该行不良贷款规模排第三的农、林、牧、渔业,不良率最高,达到9.56%。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农商行在2025年上半年的逾期贷款达到510.93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90.2亿元。
同时,该行逾期贷款占比为7.12%,较上年末增加2.67个百分点。
回顾过去五年,广州农商行是否已经呈现了资产质量下滑趋势?
「子弹财经」发现,该行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不良率分别为1.81%、1.83%、2.11%、1.87%和1.66%,在同业之中相对处于高位。
此外,该行2024年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84.34%,成为过去五年中最高的一年,整体保持稳定。
种种迹象显示,广州农商行面临较为严峻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不良率逼近2%,尤其是个贷不良率超过3%,从侧面验证了该行一年内接连两次出售信贷资产的迫切需求。
正如其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出的,要“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修订不良资产管理办法,加快推进高风险资产的处置清收”。
今后,广州农商行能否转变盈利下滑态势?如何尽快压降不良率并推进战略变革,重塑万亿级农商行的领先优势?「子弹财经」将持续观察。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8293.html发布于 2025-11-04 10:00:1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