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英国贵族还有多贵

访客 2025-11-03 19:21:57 14706 抢沙发
英国贵族的尊贵程度及其价值因历史、文化、社会地位等多个因素而异,在当今社会,尽管君主制已经逐渐淡化,但贵族的地位和影响力依然显著,他们的尊贵不仅体现在财富和地位上,更在于其家族传承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责任,关于贵族到底有多贵,这涉及多个层面,包括家族财产、头衔价值、社交活动等,英国贵族的价值难以用简单的金钱来衡量,他们在社会中的尊贵地位仍然受到广泛尊重和认可。

陈士铭:英国贵族还有多贵?

英国贵族圈的许多家庭内部经常发生争吵,孩子长期在父母缺席下由他人抚养,难怪有男爵公开坦言,宁愿由他人抚养长大,如果一直与“两个胡言乱语的白痴”(指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恐怕会精神崩溃。

10月17日,深陷丑闻的安德鲁王子被剥夺“王子”头衔,并将离开位于温莎的皇家庄园。他是查尔斯国王的亲弟弟。(法新社)

提起英国,人们马上联想到英超、温布登网球赛、F1方程式赛车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还有历史古迹、园林、古堡和大英博物馆等等。英国的教育学府更是许多家长和学子向往的深造之地。当地特别是伦敦的房地产,即便经历英国脱欧的一定冲击,依旧受到不少企业和投资者的青睐。可以说,大英帝国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但英国的软实力仍然不可小觑。

英国软实力在许多方面,都与构成上流社会相当部分的公爵等贵族阶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群人或是许多景点的业主或看管者,或是许多赛事(足球也许是例外)的常客。他们仍然具有奇异魅力,不时成为当地媒体的焦点,近几年,围绕着他们的英剧《唐顿庄园》和《王冠》的高收视率足以说明。他们的地位与财富曾经赢得人们尊重;只是,上世纪末资本市场飞跃发展,造就不少白手起家的新贵,进一步刺激贫富悬殊局面更严重;再加上贵族自身的种种问题,英国社会如今对他们的尊重已大不如前。

早在28年前,美国家喻户晓的旅游传记作家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就已经指出这些英国贵族所面对的窘境。布赖森在《“小不列颠”札记》(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写到游览位于牛津郡的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时,就批评这样奢华的官邸,作为第一代马尔伯勒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的乡间邸宅,与这位公爵在1704年布莱尼姆战役中,率领英军对法军所取得的零星胜利,并不匹配。“更不可思议的是,近300年后,公爵的继承人可以在庭院摆满小火车和充气城堡,收取门票,享受不劳而获的等级和特权,仅仅因为一位远祖拥有不值一提的打仗天赋。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个十分古怪的安排。”

直到今天,这些上流社会精英的态势,仍与布赖森当年所批评的没有多大变化。不久前面世的埃莉诺·道蒂(Eleanor Doughty)著作《继承人与恩典》(Heirs and Graces)更进行深入叙述。《继承人》介绍英国796个拥有世袭头衔的家族,指出自1963年以来,只有18人放弃贵族头衔。

贵族左右英国社会的能力,自二战后有所衰退,但仍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公共生活中享有优越地位。单是财富方面,他们继续非同小可。例如威斯敏斯特公爵的财富可追溯到17世纪,总值高达300亿英镑(约522亿新元)。在社会职能方面,曾担任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检测与追踪部门主管的迪多·哈丁(Dido Harding),是一位男爵的女儿;克内普庄园(Knepp Estate)主人查理·伯勒尔爵士(Sir Charlie Burrell)是英国再野化运动(British Rewilding)的元老。

在政治上,目前英国国会仍有86位世袭贵族在上议院任职。首相斯塔默有意将他们除名,但一些贵族坚持,只有等到政府制定独立的第二议院计划后,才考虑接受除名。当然,那些较富有的贵族,仍像地方皇室成员一样行事或赞助地方活动,以平衡社会对他们的观感。

英国一直有观点认为,当下许多平民苦恼于城市高房价和公共住屋严重不足,贵族却拥有英格兰约30%的土地。这些观点认为,假如拆除他们的一些奢华宅邸,将他们逐出上议院,废除他们的男性长子继承制,英国现状也许会更好。

时至今日,英国贵族大多数的头衔与财产依然由男性亲属继承,女孩的教育如旧时般常被忽略。他们的确如英剧中的角色般,持有较保守的处事态度。吊诡的是,统计数据却显示他们的离婚率远高于普通民众,背后原因,竟然与他们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中产阶级道德观念的约束有关。

英国贵族圈的许多家庭内部经常发生争吵,孩子长期在父母缺席下由他人抚养,难怪有男爵公开坦言,自己宁愿由他人抚养长大,如果一直与“两个胡言乱语的白痴”(指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恐怕会精神崩溃。

无论是布赖森的批评还是道蒂的进一步揭露,这些对英国的研究,都没迹象显示贵族阶级在可见的未来会走入历史。因此,预料还会不时出现各种争议,或说给平民带来各种看热闹的娱乐。

(作者是本地时事评论员)

https://www.zaobao.com/forum/views/story20251102-7751257?ref=home-opinion

=========================

英国的王族已经不“王”了,贵族怎么可能还“贵”?

英国依然有很多贵族财产,大量城堡、庄园还在老贵族家族的名下,不过很多都对外开放。不是因为贵族“亲民”了,而是因为没钱了。开放还能收点门票钱补贴开销。不少地方原来的贵族还住在里面,自己摇身一变,直接当导游,还省下房租呢。有的还提供婚庆、商宴、民宿等,还有些捐献给学校、医院,更多的直接卖给酒店集团,成为特色酒店(boutique hotel)。去年到英国旅游的时候,还住过几个,挺有意思的。

大部分贵族的财产在于地产、农产品(庄稼、牧群),这也是工业化之前财富的最主要形式。大部分贵族并没有足够的眼光投资工业,地产也得看地方,伦敦或者大城市的地产值钱,但乡间土地并不见得,至少不足以支持贵族之“贵”。英国National Trust名下大量豪宅、庄园、城堡就是老贵族要么因为无后、要么因为无钱,而捐献给国家的。国家作为文化遗产管起来,对公众开放。

但王室亲宠大多聚居在宫廷近处,换句话说在伦敦、温莎这些地皮值钱的地方,他们靠地产就富得流油了。英国王室和文中的威斯敏斯特公爵就是这样的。安德鲁王子(现在放弃王族称号后,叫什么?)的豪宅是女王给他的,就在温莎的Long Walk旁边大草地里的林子里,这里的土地是无价之宝。王室还拥有大量超级值钱的房地产,租出去一些就有丰厚的收入。

过去王族和贵族财产是不纳税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样。那些一望无边的贵族财产如Blenheim Palace、Castle Howard、Burghley House、Hever Castle等要是按照占地面积征税,那可是好大一笔钱。

现在英国贵族的最大作用是作为影视或者旅游者的谈资,《唐顿庄园》只是最新一波,《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感情》等早就红火过了。还会有更多,就像中国也还会继续有《大宅门》那样的豪门剧一样。

但贵族不贵了。早该如此。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8278.html发布于 2025-11-03 19:21:5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70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