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群兴玩具重组搁浅,传统企业的转型困局

访客 2025-10-30 14:40:55 20965 抢沙发
群兴玩具重组计划暂停,反映出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局,面临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企业重组和转型并不容易,群兴玩具的案例揭示了传统企业在适应新时代挑战时的困境,需要寻求新的策略和方向以实现成功转型。

《投资者网》吕子禾

近日,广东群兴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终止以现金方式收购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宽科技”)不低于51%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一决定距离双方签署《股权收购框架协议》仅过去8个月,也让群兴玩具自2014年以来的第五次重大资产重组尝试再度画上句号。

公告披露次日,群兴玩具股价开盘即封死跌停板,收盘价6.35元/股,单日跌幅达9.93%。截至10月24日,股价已从公告前一日的7.05元/股跌至6.17元/股,4个交易日内市值蒸发超5亿元。

作为曾经的“玩具第一股”,群兴玩具此次终止收购不仅关乎其AI算力转型的推进节奏,更折射出传统企业跨界追热点、依赖并购“破局”的普遍困境。 

从“战略协同”到“谈判破裂”的8个月

2025年2月,群兴玩具首次对外披露收购计划时,市场曾给予较高期待。

根据2月27日群兴玩具发布的公告,其已在2月25日与天宽科技的五大股东签署框架协议,拟以现金收购不低于51%股权,交易完成后天宽科技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彼时公告显示,天宽科技100%股权预估值不超过8亿元,核心业务涵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运营、数字化转型服务及数智安全产品,2024年营收5.79亿元、净利润4029.67万元,其中AI计算中心业务贡献了58%的营收,这样的标的资质与群兴玩具的转型需求高度契合。

进入2025年二季度,群兴玩具按监管要求每月披露重组进展,从3月26日到9月23日,7份进展公告均提及“中介机构已进场开展尽职调查”“交易各方持续磋商核心方案”,但始终未透露具体突破。

群兴玩具同期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则进一步释放协同信号,称天宽科技的AI全栈服务能与群兴玩具智算业务互补

彼时,群兴玩具智算业务已实现1811.41万元收入,占总营收10.32%,尽管毛利率为-88.66%,但公司仍将收购视为“从单一算力租赁升级为综合服务商”的关键一步。

转折发生在10月下旬,群兴玩具突然发布终止公告,称“各方未能就交易价格、交易方案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公告同时明确,由于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未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程序,终止无需经过上述决策环节,且各方无违约责任。从充满期待的框架签约到出人意料的戛然而止,这场持续八个月的重组拉锯战,最终以“无疾而终”收尾。 

价格、资金与能力的三重困局

表面上看,交易终止源于价格与方案的分歧。

一方面是估值预期的差距。天宽科技作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且深度绑定华为昇腾生态,2025年AI算力标的估值水涨船高,其实际估值预期已超出最初8亿元的预估值上限。

更深层的矛盾,则藏在群兴玩具的资金实力与收购需求的严重错配中。

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仅2186.11万元,即便加上5724.45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快速变现的资金不足8000万元,而收购51%股权所需的4亿元资金,存在超3.2亿元的缺口。

尽管群兴玩具曾计划通过2024年度定增募资4.19亿-7.1亿元补充资金,但根据提示性公告,该定增事项因重组可能暂缓,审批进度的不确定性让天宽科技股东对付款能力充满疑虑。

收购双方的财务与经营能力反差,进一步加剧了信任裂痕。

天宽科技2024年实现4029.67万元净利润,而群兴玩具同期亏损1839.51万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706.17万元。

更关键的是业务质量的差距。天宽科技AI业务毛利率稳定,而群兴玩具核心收入来源酒类销售的毛利率仅2.32%,智算业务更是处于亏损状态。

这种“亏损方收购盈利方”的模式,让天宽科技股东对交易后的协同效应缺乏信心,尤其担忧群兴玩具能否维持天宽科技与华为的核心合作关系。 

该走向何方?

对群兴玩具而言,交易终止的影响早已超出单一事件范畴,在财务、市场与战略层面引发连锁反应。

财务端,尽管公司称“无违约责任”,但前期投入的中介机构费用、尽职调查成本已切实发生。

按行业惯例,此类重大资产重组的中介费用约占交易金额的1%-3%,以4亿元交易规模测算,相关成本或达400万-1200万元,这对2025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706万元的群兴玩具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值得关注的是机会成本的损失,错过天宽科技这一优质标的后,群兴玩具智算业务失去了技术与客户资源支撑,短期内难以扭转亏损局面,与浙江移动、腾讯的现有算力合作也缺乏增值服务能力。

市场端的反应则更为直接,股价的剧烈波动背后,是投资者信心的大幅受挫。

2025年半年报显示,屠文斌、施玉庆等牛散在收购期间新进成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如今面临套牢。

而机构投资者的态度更显谨慎,近60个交易日无机构发布相关评级报告,这种信心的流失,不仅影响短期股价,更可能加剧长期融资难度。

战略层面的冲击最为深远。

群兴玩具原本计划通过收购天宽科技快速切入AI算力第一梯队,如今这一路径被迫中断,只能回归内生发展。

但从现状看,公司智算业务刚起步,酒类销售与物业租赁贡献了近90%的营收却增长乏力,五次跨界并购失败的经历,让其长期战略定位更显模糊。若未来1-2年无法在智算业务上实现突破,群兴玩具的“保壳”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从“玩具第一股”到反复跨界追热点,群兴玩具的转型困局并非个例。对企业而言,并购从来不是转型的“捷径”,唯有匹配自身资源禀赋、深耕核心能力,才能在产业变革中找到真正的破局之路。(思维财经出品)■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7446.html发布于 2025-10-30 14:40:5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96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