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徙木立信 久久为功

访客 2025-08-19 17:50:40 24597 抢沙发
徙木立信是一种信念和承诺的体现,意味着通过实际行动来树立信誉和信任,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种精神表达了对于信誉的重视,以及对于长期努力的坚持,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品质之一。

        反对什么、支持什么,从徙木立信始、以建章立制实、到蔚然新风成,再到久久为功抓。 ——摘自《人民日报》 

       “徙木立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诚信典故,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讲述了商鞅在秦国变法时为树立政府公信力而采取的策略。 

       典故内容:商鞅(公孙鞅  )在秦国推行变法时,担心百姓不信任新法,于是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宣布:“能将此木徙至北门者,赏十金。”百姓起初觉得奇怪,无人响应。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人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此举让民众相信政府令出必行,为后续变法(如“废井田、重农桑”等)奠定了基础。       核心意义:       1. 树立威信:通过小事兑现承诺,确立法律的权威。        2. 取信于民:强调“言必信,行必果”,是古代法治思想的体现。        3. 改革智慧:商鞅借此破除旧弊,推动秦国富强。 

      相关原文节选《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这一典故后成为“取信于民”的代名词,广泛用于强调诚信和法治的重要性。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525.html发布于 2025-08-19 17:50:4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459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