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在设计上也应该与时俱进
大学课程设计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大学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忍无可忍上课禁用手机后,选我课的本科生锐减2/3”》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上课玩手机显然是不对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讲,大学课程在设计上也应该与时俱进。跟几十年前不同,现在的世界是信息过剩的,课堂如果仅仅传授知识,是很难吸引人的。这些知识都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查到,甚至问个AI,都能给你讲的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可能比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比如老师说在课堂上播放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创业历史的视频,这些故事随便刷刷视频、公众号都能看到,感兴趣的学生甚至能讲得比老师清楚,靠这些真的能吸引学生?
这位老师显然也是有观察和思考的,比如他发现“只有在实用性、实践性、动手性较强的课程中,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操作”,这说明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要看学什么、怎么学。这位老师显然也是有尝试改变的,比如通过提问增加互动,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不妨更大胆一些,把老师主讲变成学生主讲,把课堂变成研讨会,让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相比传授知识,大学课堂更应该传授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主动发现的知识,远比老师教授的印象深刻。当然,我也知道,就算这么做,也一定会有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哪怕课堂氛围改善那么一点,对与愿意学习的学生来讲,也是好事。
最后还想说一点,教学生其实有的时候跟谈恋爱也差不多,你得先对方崇拜你,然后他才愿意听你的。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并不会因为老师年纪大就理所当然的崇拜他们,而是要实打实的靠魅力去征服。魅力可以来自多方面,但我觉得既然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那么这魅力的核心应该是在于老师对于专业、对于课程的热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这是书本、网络和AI都给不了的,是老师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老师对讲授的内容都没有热情,仅仅是照本宣科,思考深度甚至不如学生,那凭什么让学生听你讲课呢?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5163.html发布于 2025-09-28 10:00:1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