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一八事变”,中国的国际舆论处境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在国际舆论中面临严峻处境,由于国际格局的复杂性和列强对东北的争夺,中国遭受了国际社会的误解和孤立,中国人民的抵抗和抗争精神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支持,随着事变的发展,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日本侵略的严重性,中国的国际舆论处境逐渐改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东北遭到日寇公然侵略。
面对国土沦陷,南京政府不仅在军事上无所作为,而且在国际舆论场上处处被动。
日本人不仅要侵略中国,还要获得舆论优势。
蒋介石却还寄希望于“国际公理”,压制国内抗日反日言论,这使得中国在舆论场上更加被动。
9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部大会上强调:“我国此刻必须上下一致,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以待国际公法之决断。”
1931年9月25日,国联行政院在瑞士举行会议,讨论中国东北局势。
日本代表芳泽谦吉宣称,“日本对于满洲(中国东北),绝无领土野心。一切冲突,皆因中国军队毁坏南满铁路而起,日本军事行动都是为了自卫。”
国联通过决议:信任日本政府之声明,并希望其从速完成撤兵,恢复中日两国和好。
这是国联关于“九一八事变”最早的一份决议,“信任日本政府之声明”这句话,等于否定了中国对日本的侵略指控。
国民党没有反驳这份决议,因为他们对日本撤兵抱有幻想--虽然在国际舆论场上吃了亏,但如果日本能撤兵,那也是一个好的结局。
然而,日本人非但不撤兵,反而在10月9日派飞机轰炸锦州。
在中国要求下,10月13日国联再次召开会议。
芳泽谦吉解释称:日本不撤兵是因为日侨安全未得到保障,“当日本政府确定其国民安全获得保障时,即撤兵至南满铁路区域以内。”
消息传出后,在西方媒体报道当中,就形成了日侨在中国境内受到生命威胁的舆论氛围,使得日军“驻扎”东北具有了合理性。
虽然国民党尽了一切力量来保障日侨安全(实际上日侨根本没有受到什么威胁),但到了11月,日本仍不撤兵。
11月16日,国联在巴黎召开第三次会议,并通过决议:
一、劝告日本在最短时间内撤兵;
二、国联派调查团前往中国。
日本虽然赞成此决议,但以保留日军“剿匪”行动权为条件。
也就是说,只要东北还有抗日力量,那就是“匪”,日军就要一直在东北“剿匪”。
设置撤兵条件,日本已是原形毕露,连撒谎都懒得撒了。
11月17日,国民党才设立了“国际宣传组”,由陈布雷(蒋介石大秘书)负责,算是有一个专门针对日寇的宣传机构。
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又在上海以所谓日本和尚遇害为由,挑起事端。
1932年1月28日,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拒绝接受日军“最后通牒”,淞沪抗战爆发。
全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侨群情激愤,但南京政府仍然要求“镇静”。
淞沪停战后,3月14日,国联调查团(李顿调查团)抵达上海,却是由日本人在华懋饭店为他们接风洗尘。
国联调查团的记者会也是由日本人安排,可见想象西方报纸的报道内容。
国民党的“国际宣传组”在海内外发起了舆论反击,但是宣传经费却严重不足。
当时,一封从上海发往巴黎的电报,价格是每五字八元,发一篇揭露日军暴行的电文往往将近千字,1000字就得1600元。
而“国际宣传组”预算每月仅有一万元,还得约电台、约文章、约漫画、约剧团、拍电影……根本不够用。
海外宣传,只好改为写信邮寄,但时效性就没有了,而日本人的谣言在满天飞。
日本人还出钱收买法租界、公共租界的电影院,不让播放中国人的爱国电影,甚至连中国人用买西方电影片头广告的方式都不行。
中国跟侵略者的舆论战,大部分都是靠着中国人的一腔热血。
日本侵略者为了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并将其合法化,不惜血本进行宣传。
日本外相内田康哉甚至呼吁“九国公约”签字国共同承认“伪满洲国”。
日本外务省还说中国拒绝承认“伪满洲国”是因为中国人有排外心理,不想跟“保护”满洲的日本人友好相处。
1932年3月1日-12日, “伪满洲国”向各国通告成立。
为了让世界看见“伪满”,日本人将同年7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视为最佳舞台。
日本外务省花重金游说各方,想为“伪满”窃取参赛席位。
当时,中国最有名的短跑名运动员叫刘长春。
刘长春,1909年生于辽宁。1927年,18岁进入东北大学体育预科班。九一八事变前夕,刘长春百米最佳成绩为10秒8。
只要刘长春愿意加入“伪满”代表团,无论日本在国际奥委会的申请是否通过,都将是日本对华舆论战的一次巨大胜利。
这既可以沉重地打击中国人的信心,也歪曲为“东北人民热爱皇道乐土”
刘长春逃往北平,拒绝跟日本人合作。
日本特务和汉奸追到北平,胁迫刘长春家人劝说他回大连。
同时,日本人还在报纸上制造谣言。
1932年5月,由日本控制的《泰东日报》发布新闻称:刘长春将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并已得到国际奥组委认可。
刘长春立刻在北平《体育周报》发表声明:“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叛国,为人马牛。”
随后刘长春在东北义勇军人员的帮助下秘密离开北平,辗转前往上海。
安全后,刘长春在《大公报》再次发表声明:
“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些声明,粉碎了日本人制造的谣言,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运动员决不会跟侵略者合作。
气急败坏的日本人又收到一个噩耗-国际奥委会拒绝了“伪满”的申请。
由于这件事当时反响很大,本来不打算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国民党政府,终于意识到参赛的重要性。
但此时已是6月份,离7月30日开幕式时间已所剩无几,根本来不及组团。所以,出现了刘长春独自一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一幕。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只派了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
刘长春和7名陪同人员前往美国的经费,还是张学良私人赞助的。
1932年7月8日,上海各界在新关码头为刘长春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多家中国报纸配发了新闻照片。
刘长春“单刀赴会”,坐船历时21天来到美国。
虽然这是一次非常寒酸的奥运之旅,但却是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一次难得的大胜。
由于赛前缺乏系统性训练,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都没能跑出实际水平,没能进入决赛。
刘长春比赛中穿着白衣黑裤,代表着东北的白山黑水。由于赛场限制,他只能这样为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的东北人民发声。
刘长春结束赛事后,在华侨的捐赠下坐船回到国内,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52年之后,1984年,中国体育健儿再次来到洛杉矶。
新中国派出的代表团由353人组成,中国运动员共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优异成绩。
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都在密集报道中国代表团以及比赛成绩,但日本主流媒体却在那装死。
它们心里不服。毕竟,“东亚病夫”它们喊了很多年。
直到中国女排击败美国女排夺冠,日本共同社才在8月8日发表了一篇比较详细的报道:中国女排向人们证明了她们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张蓉芳一记重扣决定了胜负。
你打败了它的美国粑粑,它才承认你的强大。
鬼子心理一直是很阴暗的,它很怕中国变得强大且自信。
实际上,“九一八”的舆论战到今天也没有结束。
日本外务省每年都在花重金收买一些西方媒体、智库来诋毁中国,甚至收买中国的学者、大V搞思想殖民。那个汉奸石平,不就是被思想殖民的败类吗。
虽然历史硝烟早已散去,但九一八事变,告诉后辈们一个道理:
想用忍让来换取和平,想用卖惨来博取友邦同情,想都不要去想。
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强大,军事重要,宣传同样重要。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4317.html发布于 2025-09-18 10:16: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