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刚刚,西贝道歉,罗永浩:客户虐你什么了?

访客 2025-09-16 10:00:14 23877 抢沙发
西贝公司刚刚发表道歉声明,对此,罗永浩提出疑问:客户究竟虐他们什么了?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事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人物的反应。

西贝餐饮与罗永浩预制菜之争引爆网络后,罗永浩9月13日曾表示“停战”,并说自己要去忙正事了。不过,9月14日,随着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表态截图流出,罗永浩再次怒批贾国龙。

有媒体报道称,14日,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贾国龙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随后,有网友指出这段话疑似还有后半段:“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的帮西贝进步。”

对此,罗永浩发微博回应:“嗯,我刚看到后面被截掉的一半了,好,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在中间再劝我的朋友,我们一律绝交吧。”

此前报道

9月10日,罗永浩发博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9月12日晚8点30分罗永浩在多个平台直播回应此次风波。

在直播中,罗永浩开始逐一剖析西贝使用的原材料。

他以媒体拍到的一款西贝后厨使用的海鲈鱼为例,展示了其包装配料表,可以看到,上面写着含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多种复配水分保持剂,保质期长达18个月。

罗永浩据此提出核心质疑:虽然这条鱼到店时是生的,但经过添加剂的长期腌制保存,已非消费者所理解的“鲜鱼”。

他表示,这解释了为何当初吃起来“感觉就是一个预制菜”,并认为食用这种经过深度工业化处理的食材,与大众去餐厅追求新鲜的初衷显然不符。

12日下午,有关媒体现场探访了西贝后厨,网友围观海鲈鱼的制作。

记者询问:“这个是鲜鱼,还是冻过的?”厨师回应:“冻过的,冻货的配送周期是一周四配,它是有经过腌制的环节。”

还有记者随机来到一家西贝餐厅,点了罗永浩“同款套餐”,并实探该餐厅后厨。

在制作“葱香烤鱼”时,工作人员介绍,鱼是冷冻鱼,已处理内脏,并用盐腌制。大家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把解冻后的鱼刷上酱料,放入烤箱蒸烤。该冷冻鱼的配料表为:鱼、水、食用盐、生姜、酵母提取物、复配水分保持剂。其保质期为18个月,使用方法是解冻后高温烹饪熟制。

随后,网友抽查油炸茄子,厨师拿出“速冻油炸茄子”,厨师表示:这是外卖的一款菜,可以直接使用的,先炒肉,炒完肉把酱兑好,然后加水,然后切绿尖椒等,配菜加上去,然后再焖制。

蔬菜类产品中,有媒体曝光,就连西兰花也不是现场处理的新鲜菜,保质期24个月。

据公开信息显示,有媒体还探访了西贝后厨冻库,其中羊前腿保质期24个月,虾仁保质期是12个月,肉夹馍肉馅是熟肉制品。

“有人说我直播间也卖预制菜,这是事实,我们知道卖的是预制菜,也说了是预制菜,这没有任何问题。你买的时候也知道是预制菜,预制菜本身是合法的。”罗永浩多次表明态度,自己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卖预制菜伪装成不是预制菜。

西贝道歉

随着事件的发展,西贝本想开放全国门店后厨供参观,借此自证清白,却没想到暴露了更多问题。

直播中,大量冷冻食材的使用、电磁灶加热非明火烹饪、葱香烤鱼保质期近一年、隔夜菜复用等情况被一一曝光,这些都与消费者对“新鲜现做”的期待背道而驰。

曾经西贝以“手工制作”“新鲜食材”为卖点吸引消费者,如今却被现实打脸,消费者对其信任瞬间崩塌。这也表明西贝在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对后厨的把控并不如宣传的那般严格。

9月15日,西贝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致歉信中称:已就顾客关心的问题逐一改善;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保质期,在西贝发布的9项调整措施中,3项涉及儿童餐。并表示:“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

罗永浩立即对这封致歉信回应道: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们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

道歉前,西贝门店的生意已经受到了重创。据报道,其日营业额最多下降300万元,客流量断崖式下滑。面对如此惨淡的经营数据,西贝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恐怕会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危机。

在这种巨大的经济压力下,道歉似乎成了挽回局面的唯一选择。这不禁让人怀疑,西贝的道歉是否只是为了挽救受损的业绩,而非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西贝最终道歉,是被舆论压力、经营困境等现实因素所迫,还是深刻反思后真心改过,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此次事件也给西贝敲响了警钟,餐饮行业,诚信和品质才是立足之本,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失去,再想挽回谈何容易。

预制菜疑云

罗永浩之所以能与西贝爆发如此巨大的矛盾冲突,核心争议点在于“什么是预制菜”。

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知,预制菜被明确界定为: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贾国龙在9月11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坚决表示,西贝门店100%没有预制菜。他称西贝采用的是“中央厨房+门店现制”混合模式,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等,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而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西贝的菜品不符合预制菜的定义。

然而问题在于,专业定义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公众普遍认为,只要不是现场从头制作的,就算是预制菜。

西贝在回应中陷入了试图用专业定义说服公众的陷阱,当公众认知与专业定义存在差异时,企业需要做的不是教育消费者接受专业定义,而是理解并回应消费者的真实关切。

罗永浩在后续回应中一再强调:“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预制菜贵不贵倒是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情权”。

消费者对预制菜问题的关注,归根结底确实是对餐饮业透明度的渴望。许多消费者在餐厅就餐时,往往期待能享用到现制的新鲜菜品。然而,部分餐厅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使用预制菜,甚至以“大厨手作”等噱头进行营销,这让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产生了被辜负的体验感,导致对餐厅的信任崩塌。

无论未来这场争论的结果如何,当下的西贝似乎已经率先输掉了舆论场。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4096.html发布于 2025-09-16 10:00: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87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