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我们这一代人,最刻骨的记忆,大约就是饥饿和难得吃肉时的美好

访客 2025-09-04 10:21:25 83461 抢沙发
我们这一代人在生活中最深刻的记忆,往往与饥饿和难得的吃肉时刻紧密相关,在这些时刻,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美食带来的无比幸福,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让我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本文来自《很多60,70后,每次说起过去总是吃不饱,人除了大鱼大肉就没点别的追求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老夫70后,1971年出生的,就是因为吃不饱,饿肚子,即便学习成绩好,又如何?不一样初中上了半年,辍学到建筑工地搬砖,一天挣5毛??

肚子普遍没有油水,极容易饿,所以,我才在建筑工地,一顿饭吃一斤米啊,不到四点,又饿了!!为什么容易饿?因为动物脂肪补充太少,牛,羊,猪肉吃得太少(在观网看到的相关科普文章)。

家里养鸡鸭?那是电视里,小说里出现的情景,在江汉平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条件养鸡,鸭的,养了,还要看好,不要被城里的二流子拿气枪下乡祸害掉!!!!

肉,真的是只有逢年过节以及家里有尊贵客人来时,才有得吃,偶尔吃。尤其是国家放开物价的1988年(?),取消粮票,布票,肉票的两三年,物价狂涨,家里真的穷的揭不开锅,有次到粮店买米,买五斤米,被店主好好饥笑了一般:老幺,你们家9口人,只买五斤米?(是的,5斤米只能吃一顿),这话我永远记得!!!

吃肉最多的一段时间,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了一个小作坊,卖霉豆渣(豆粕发酵后的制品),1毛五一个,是1983年前后吧,那段时间农村经济活,物价平稳,一斤肉5毛多吧,大米一斤三毛左右,如果有全国通用粮票,1毛五一斤大米。

父亲每早早收摊回家,肩膀上的竹蓝里,时不时会挂两斤肉,或者鲜活的鱼,引来村民羡慕....

可惜,好景不长,周边乡亲都一窝蜂制作豆渣巴,父亲生意跨掉了,好日子太短了。

当年,是真的羡慕城里人啊,不用种地,没有农忙,没有双抢(抢收,抢种),闲来无事,还能逛逛公园,有粮票本,集中供应肉与糖,我们农村人永远享受不到,辛苦收获的粮食,还要全部上交,然后,凭粮票本,到粮食站指定的日子,与一群乡亲买米吃,吃的是城里挑剩下的陈化米,甚至还有发霉的米!!!这是真事!即使是这样的大米,也要抢,力气小的,根本买不到。

不提了,不提了,@吧嗒善人 你这文章,纯粹是来找骂的!!!你不是农村人,更不是穷人,没有经历那段饿肚子的日子,何不吃肉米??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3101.html发布于 2025-09-04 10:21:2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346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