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技推广注定是一个日渐消亡的职业
农技推广是一个重要的职业,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的推进,该职业面临着日渐消亡的趋势,由于农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操作被机械化和自动化取代,使得农技推广的需求逐渐降低,农技推广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该职业面临挑战,但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左右。
虽然国家很重视,农民群众很需要,但是农技推广注定是一个日渐消亡的职业。
原因有很多,仅说其三:
一、不会种地的指导会种地的。农技推广是最需要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是最需要实践历练的,绝对不是你书读的好、学历高就可以了的。当前,60、70后农技人员正在逐渐退出工作岗位,这个年代的农技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从事过农业生产劳动,对农业有最起码的了解,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后,很快就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农技员。我认识的60、70后的农技人员中,有些老同志对农业有很深的感情,把农技推广当做事业干,拿着微薄的工资,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从事了一辈子的农技推广工作。“远看像是挖煤炭的、近看像是要饭的”说的就是这辈人。60、70后退出后,80、90后正在成为农技推广的主力军。但是,80、90后大多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从没有接触过农业,即使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也从没有种过地,即使经过了专业知识培训也不会种地,又怎么能够指导农民种地?大有小徒弟教老师傅的尴尬;这些年轻人对农业、农村、农民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情,有些不仅没有感情甚至还很抵触,只不过把农技推广当做一个赚取工资的职业罢了,因此,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脚不踩泥巴、光会拍照的农技员。国家财政每年拿出大量的资金养活这样的农技员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说这么多,可能有人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农技人员有理论没有实践。那么让他们种地不就好了吗?且不论他们愿意不愿意、领导同意不同意,按照现在的管理制度,农技人员利用工作时间去种地,纪委这关就过不了。
二、不搞科研的和科研人员比拼科研成果。农技人员想晋升职称就需要科研成果,可是农技人员一没有试验室二没有科研经费三没有试验田的三无,哪里来的科研成果?在如此现代化的社会里,米尺还是农技员手中最常用的现代化工具,显微镜、生物培养箱等毕业时说了再见就再也没见,干工作还在用眼瞅用手试凭感觉,你相信吗?即便不问成果出处?或者确有高人有了成果,要想申报科技进步奖、农牧渔业业丰收奖,也是和农业大学、农科院的专业科研人员同一个平台竞争,怎么可能竞争得过?只能跟在后面吃土罢了。因此,农技人员又是一个尴尬的存在,说你是一个科研人员吧,有了专利、成果又不能和科研人员一样进行成果转化?说你不是科研人员吧,还需要科研成果。
三、农技员本质上是农民的老师,是一个传授先进农业技术的老师。但是,和老师相比,社会地位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基层农技员但凡有点关系的门路的,虽然编制在农技推广系统但又有是几个干农技推广的?工作又苦又累,又没有社会地位,谁还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我干了半辈子农技推广,真心希望这份工作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关心,不希望他消亡下去。但是,这份是科研人员又不是科研人员、是老师又不是老师的尴尬职业又怎么能长久下去呢?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729.html发布于 2025-08-25 18:13:4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