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发行时间及利率表一览,影响国债利率的三大黑手:看懂这些才能躺赚
国债发行时间及时刻关注的利率表是投资者的重要参考,影响国债利率的三大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了解这些因素,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国债投资的收益,通过掌握这些信息,投资者可以在国债市场中躺赚,实现财富增值。
2025年11月1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发行第九期和第十期储蓄国债,3年期利率1.63%,5年期利率1.7%,全国总发行额度高达477.1亿元!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下调储蓄国债利率了,年初3月发行的同类产品利率还在1.93%,短短半年时间利率跌去近15%。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国家借钱的成本越来越低?这张利率表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揭开国债的神秘面纱。
2025年国债发行时间表:错过要等一年
如果你错过了11月10日的国债抢购,别着急,2025年第四季度还有最后一波机会。根据财政部最新公告,12月将发行3年和5年期凭证式国债,具体时间在12月10日至19日,想要入手的朋友记得提前在手机银行设置提醒。
从全年来看,储蓄国债发行有个明显的规律:3月至11月每月10日开售,其中3月、5月、9月、11月发行的是凭证式国债,需要去银行柜台购买;4月、6月、7月、8月、10月发行的是电子式国债,可以直接在手机银行抢购。今年最火爆的是9月那期,225亿元额度半天就被抢光,银行工作人员透露,5年期产品尤其抢手,很多大爷大妈凌晨就来排队。
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则更加密集,光是11月就有6期不同期限的国债上市。11月24日将发行3年期记账式附息国债,通过证券账户就能购买,流动性比储蓄国债好得多,随时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不过需要注意,记账式国债利率是浮动的,11月11日收盘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到1.804%,比储蓄国债还低。
利率表背后的财富密码:为什么国债利率一降再降?
打开2025年储蓄国债利率表,最扎眼的就是那串下行的数字:3年期利率从3月的1.93%降到11月的1.63%,5年期从2%降到1.7%。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冷暖变化。
第一个原因是央行降息。今年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已经两次下调LPR利率,市场流动性变得宽松,国家借钱的成本自然就低了。就像咱们去银行贷款,基准利率降了,月供也会跟着少。国债作为无风险利率的标杆,必然会跟着下调。
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增速放缓。当经济不景气时,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大家更愿意把钱存起来,国债作为"金边债券"就成了香饽饽。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5.2%,虽然不算差,但相比去年有所回落,资金都在寻找安全的去处,国债供不应求,财政部自然有底气降低利率。
最典型的例子是4月发行的电子式国债,当时3年期利率还是1.93%,但到了6月就突然降到1.63%。为什么降这么狠?因为5月CPI同比上涨0.8%,处于历史低位,央行释放了强烈的宽松信号。果不其然,6月15日央行就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
储蓄国债VS记账式国债:哪种更适合你?
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国债的区别,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储蓄国债像定期存款,记账式国债像股票。咱们用一张表看清楚:
如果你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比如退休老人,那储蓄国债更适合你。它保本保息,利息要么到期一次性支付,要么每年按时打到账户上,就像领养老金一样稳定。今年3月买10万元3年期凭证式国债,到期能拿5790元利息,比同期银行存款多赚近千元。
如果你懂点理财知识,记账式国债可能更划算。它可以像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交易,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国债价格会上涨,这时卖出能赚取差价。比如10月20日发行的10年期记账式国债,票面利率1.83%,但11月11日收盘价已经涨到101.5元,持有一个月就赚1.5%,年化收益超过18%!
不过要注意,记账式国债价格波动可能让你亏损。2025年3月发行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1.92%,但到了5月价格就跌到97.15元,如果你急着用钱,就得割肉离场。
影响国债利率的三大黑手:看懂这些才能躺赚
国债利率不是财政部拍脑袋定的,而是由三大因素共同决定的:
第一只手:货币政策。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市场利率。2025年2月,央行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随后3月发行的国债利率就跟着降了。这就像天气预报,看到MLF利率下调,就要预判国债利率可能走低,赶紧提前下手。
第二只手:经济基本面。国债利率本质上是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当GDP增速放缓、CPI低迷时,国债利率往往会下降。2025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1%,低于预期的5.5%,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下跌1.6个基点。这就像给经济量体温,体温低了,国债利率这床"被子"就得盖厚点。
第三只手:国际市场。美国国债利率对中国国债有很强的示范效应。10月30日纽约尾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报4.0892%,比中国国债高不少,导致部分外资流出中国债市,为了吸引投资者,财政部只能提高利率。不过最近美债利率开始回落,咱们的国债利率也跟着降了。
普通投资者怎么利用这些信息呢?给大家一个简单的策略:当CPI低于1%时,果断买长期国债。因为这时央行大概率会宽松货币政策,未来利率下降的可能性很大,长期国债能锁定更高收益。2025年5月CPI只有0.8%,当时买5年期储蓄国债的人,现在已经赚了利率下降的红利。
2026年国债投资前瞻:这三个变化要注意
根据今年的发行节奏和宏观经济走势,2026年国债市场可能有三个重要变化:
一是利率可能继续下行。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预测,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拉动GDP增长1.7至1.9个百分点,但也会加大国债供给压力。为了顺利发行,财政部可能会继续降低发行利率。如果你有长期闲置资金,建议优先选择5年期以上产品,锁定当前利率。
二是超长期国债会更常见。2025年首次发行了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2.1%,虽然比30年期国债高,但流动性很差。这类国债主要面向保险公司、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个人购买意义不大,除非你想给孙子留一笔教育基金。
三是购买渠道会更便捷。今年已有19家银行开通电子式国债手机银行销售渠道,明年可能会推广到所有承销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在试点"国债通"业务,未来可能实现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的一站式购买。
最后给大家一个实操建议:把国债作为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占可投资金额的30%-40%比较合适。比如你有10万元,拿3万元买储蓄国债保底,2万元买记账式国债灵活操作,剩下的钱再考虑基金、股票等高收益产品。记住,投资不求一夜暴富,能稳稳当当跑赢通胀,就是胜利。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www.gaaao.com/gaaao/12450.html发布于 2025-11-26 09:29: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